[发明专利]一种漂浮式水体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9363.2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纪祥;曾宪荣;黄萧萧;何润东;叶少丽;罗伟锭;周泳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广盈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9 | 代理人: | 李俊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漂浮 水体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漂浮式水体净化装置,所述漂浮式水体净化装置包括浮块、运动装置和净水设备;净水设备包括进水口、出水口、生物治理模块、曝气模块和检测模块;曝气模块包括曝气管;进水口的末端与曝气管的首端连接,曝气管的末端与生物治理模块的首端连接,生物治理模块的末端与出水口的首端连接;检测模块包括控制主板和传感器;传感器设置在进水口处;运动装置包括电机、传动模块和螺旋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传动模块的首端连接,传动模块的末端与螺旋桨连接。通过曝气管和生物治理模块的结合,以物理方式和生物生态方式治理污水;通过检测模块和运动装置的结合,通过螺旋桨驱动浮块移动至其它受污染的水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善水质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漂浮式水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猛增,工厂排放的工业污水和人民的生活污水对城市的河涌、湖泊和江流的水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破坏了水体原本的生态系统,对植物或者是动物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城市的饮用水取水主要是依靠江河的水体,但是江河的水体受到污染,则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健康问题。再者,水体被污染变得发黑发臭,一方面使得城市的观景宜居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发黑发臭的水体有可能产生有毒刺激性气体以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
而目前主要的治理河涌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生态方法。目前的物理方法主要有人工曝气、底泥疏浚等,但是物理方法只能应对小型的河涌且整治工程量大;而化学方法主要通过铁盐等混凝剂氧化剂等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但是该方式过量处理则会造成水体造成污染;生物生态方式主要是通过益生菌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净化,但是处理效率慢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单一技术难以对污染水体进行治理,且施工工程量大,不利于对不同地方不同环境的水体进行整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现场混合设备的不足,本专利设置了一种漂浮式水体净化装置,通过曝气管和生物治理模块的结合,以物理方式和生物生态方式治理污水,通过多种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不但提高了处理效果,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治理效率;通过检测模块和运动装置的结合,当检测模块中的传感器检测到水体质量合格后,通过螺旋桨驱动浮块移动至其它受污染的水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效果:所述一种漂浮式水体净化装置包括浮块、运动装置和净水设备;所述净水设备和所述运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浮块上;
所述净水设备包括进水口、出水口、生物治理模块、曝气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曝气模块包括曝气管,所述进水口的末端与所述曝气管的首端连接,所述曝气管的末端与所述生物治理模块的首端连接,所述生物治理模块的末端与所述出水口的首端连接;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控制主板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处;
所述运动装置包括电机、传动模块和螺旋桨,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传动模块的首端连接,所述传动模块的末端与所述螺旋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曝气管的首端设置有单透膜,基于所述单透膜,所述曝气管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过滤层和曝气层,所述曝气层设置有进排气口和第一接口;所述曝气管末端设置有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设置有第二接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体还包括滤渣罐和若干导管;
所述滤渣罐设置在所述浮体的下表面,所述滤渣罐设置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基于所述导管连接,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基于不同的所述导管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物治理模块包括喷头、喷液泵和药液盒、出液管和进液管;
所述喷头设置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进液管的首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连接,所述进液管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药液盒基于所述喷液泵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喷头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液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93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