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老龄化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无浓液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8838.6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0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兆国;汪君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耐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6;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佳 |
地址: | 40113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老龄化 填埋场 垃圾 渗滤 液无浓液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老龄化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无浓液处理系统及方法,该处理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磷酸铵镁(MAP)沉淀系统、生物吸附系统、铁碳微电解处理系统、均相生化处理系统、臭氧反应系统、AO滤池深度处理系统以及用于收集污泥的污泥池以及用于加药的加药系统。其采用一种抗冲击能力强、经济适用的新型工艺,提高老龄化填埋场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降低氨氮浓度,并采用无膜技术。解决老龄化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效果差、出水水质不达标、处理成本高,及膜技术存在的膜污染、膜表面结垢、能耗高、浓缩液难处理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老龄化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无浓液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为垃圾填埋,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危害大,若不妥善处理,会严重污染环境。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按使用年限可分为:初期填埋场渗滤液(<5年)、中期填埋场渗滤液(5~10年)、老龄填埋场渗滤液(10年),随填埋年限的增加,污染物性质发生变化,处理难度也逐渐增大,其中老龄化填埋场处理难度最大,且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填埋场已进入老龄期,处理难度及棘手性日益突显。
目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采用的工艺多为“厌氧生化+硝化+反硝化+MBR+纳滤/反渗透”。然而随着垃圾填埋场的老龄化,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降低,可生化性变差、氨氮浓度升高,使C/N、B/C、C/N/P比例失调,游离的高氨氮不仅影响硝化,使系统处理效果变差,且导致C/N降低,反硝化所需碳源不足,需大量投加,处理成本大幅度升高。同时,纳滤/反渗透等膜法技术虽然出水水质较好,但主要原理为污染物的物理截留,因此存在产水率低,且会产生大量浓缩液,浓液中盐分、氨氮、总氮含量高,极难处理,目前多采用回灌垃圾填埋的方式,极易造成现有系统生物处理单元的崩溃,若对浓液进行单独处理,大大增加投资运行成本,且目前还没有根本的处理方式。尤其老龄化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已近崩溃,出水水质无法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现已成为行业痛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处理老龄化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无浓液处理系统及方法,其采用一种抗冲击能力强、经济适用的新型工艺,提高老龄化填埋场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降低氨氮浓度,并采用无膜技术。解决老龄化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效果差、出水水质不达标、处理成本高,及膜技术存在的膜污染、膜表面结垢、能耗高、浓缩液难处理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老龄化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无浓液处理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磷酸铵镁(MAP)沉淀系统、生物吸附系统、铁碳微电解处理系统、均相生化处理系统、臭氧反应系统、AO滤池深度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收集污泥的污泥池和用于加药的加药系统,
其中,所述磷酸铵镁沉淀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磷酸铵镁反应池和磷酸铵镁沉淀池,
所述生物吸附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预曝气池和生物吸附沉淀池,
所述铁碳微电解处理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调酸池、铁碳池、调碱池、第一絮凝池,
所述均相生化处理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缺氧MBBR池、第一好氧MBBR池、第二缺氧MBBR池、第二好氧MBBR池、第三缺氧MBBR池、第三好氧MBBR池和第二絮凝池,
所述臭氧反应系统包括臭氧接触池,
所述AO滤池深度处理系统包括顺次连通的缺氧滤池、好氧滤池、沉淀池和消毒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有如下进一步的具体选择或优化选择。
具体的,所述磷酸铵镁反应池下部设有进水管,上部设有连通所述磷酸铵镁沉淀池的出水口,所述进水管为丰字型布置,所述进水管的侧壁开设有直径为10-20mm的进水孔。所述丰字型布置即中间设有主进水管,主进水管两侧设有与其连通且向两侧延伸的次进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耐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耐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8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波纹管外腔有效面积测量装置
- 下一篇: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