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防工程用排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8783.9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1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徐炳达;余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安源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03 | 分类号: | A62C31/03;F24F7/06;F24F13/32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领众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300 | 代理人: | 王能德 |
地址: | 433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姑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防工程 用排烟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防工程用排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洒水管,所述洒水管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内固定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传动扇叶的下表面与第一齿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消防工程用排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设置传动扇叶、第四齿轮和排风扇叶,使得该排烟装置在发生火灾时,具备将烟雾排出的功能,且烟雾在燃烧时,由于浓烟内部的热量较高,使得烟雾会向上漂浮,该排烟装置可以有效的对浓烟进行排出,使得火灾现场的人们不易将较多的烟雾吸入体内,降低了烟雾进入人体呼吸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有效的保障了人们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防工程用排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防排烟系统,都是由送排风管道、管井、防火阀、门开关设备、排风机等设备组成,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与防烟分区有着直接的关系,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目前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发生火灾时,高层人员逃生的概率较低,且具统计显示,发生火灾时,直接被火烧死的寥寥无几,但火焰燃烧时的浓烟会对人们造成巨大的伤害,由于火焰燃烧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且会排出大量的毒烟气和热量,而现有的楼栋消防设备只配备有洒水设备,对浓烟的处理效率较低,使得在发生火灾时,楼栋内的人们逃生的概率较低,难以对人们的安全起到保障。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防工程用排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由于火焰燃烧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且会排出大量的毒烟气和热量,而现有的楼栋消防设备只配备有洒水设备,对浓烟的处理效率较低,使得在发生火灾时,楼栋内的人们逃生的概率较低,难以对人们的安全起到保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防工程用排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洒水管,所述洒水管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内固定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传动扇叶的下表面与第一齿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两个第二齿轮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齿轮的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两个连接杆相远离的一端穿过轴承分别与两个第三齿轮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排风扇叶,所述排风扇叶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排气管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均设置为锥齿轮,两个所述排气管的上表面均与套筒的下表面相连通,两个所述套筒内分别套接有弯头和三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洒水管的上表面调节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套接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与外置水池相连通,所述注水管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块,且两个密封块的下表面均与密封圈和洒水管的上表面搭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块设置为弹性密封块,两个所述排气管相远离的一面分别与两个固定块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块的下表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把手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下表面与天花板的下表面搭接,所述洒水管和排气管均设置为天花板内,所述轴承设置为密封轴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齿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喷水管,若干个所述喷水管的顶端均与集束壳的下表面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一种消防工程用排烟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安源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安源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87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