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致变色膜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8708.2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3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祁庆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8 | 分类号: | G09G3/38;G02F1/163 |
代理公司: |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8 | 代理人: | 章小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驱动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膜驱动电路,该电路包括负载开关,与所述负载开关连接的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以及第四场效应管,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连接。实现了一种省电、主动可控,且可以连续调节的电致变色膜驱动电路,提高了终端设备的设计观感,增强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膜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智能终端设备的外观设计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终端设备的设计方案出厂即已确定,后期使用过程中无法对外观颜色做出适应性调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种缺陷,目前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膜的技术方案,但是,目前应用于设备端的电致变色膜的控制方案较为单一,且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够丰富,给用户的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膜驱动电路,电路包括负载开关,与所述负载开关连接的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以及第四场效应管,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或者直流电源转换器,所述电源工作输出范围为0.5V-1.5V。
可选地,所述负载开关为负荷开关。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阻,与所述电阻连接的第五场效应管,所述电阻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组成反相器。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集成电路单向器。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电压为3.5V-4.5V。
可选地,所述负载开关的输入电压在1.8V及以上。
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压在3.3V以上。
可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向所述负载开关输出控制信号,还用于向所述驱动电路输出设置信号。
可选地,所述负载开关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确定当前的开关配置,当所述开关配置为高时,为电致变色膜充电,当所述开关配置为低时,停止为所述电致变色膜充电。
实施本发明的电致变色膜驱动电路,通过提出一种电致变色膜驱动电路,电路包括负载开关,与所述负载开关连接的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以及第四场效应管,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连接。实现了一种省电、主动可控,且可以连续调节的电致变色膜驱动电路,提高了终端设备的设计观感,增强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系统架构图;
图3是本发明电致变色膜驱动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电致变色膜驱动电路第二实施例的模块图;
图5是本发明电致变色膜驱动电路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87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