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行四边形边纵梁和检修道组合钢构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77029.3 | 申请日: | 2020-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6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峰;朱新华;吕建锋;彭章勇;梅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01/30 |
| 代理公司: | 西安知诚思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7 | 代理人: | 麦春明 |
| 地址: | 72100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行四边形 边纵梁 检修 组合 构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行四边形边纵梁和检修道组合钢构件制作方法,包括制作边纵梁顶板,边纵梁顶板制作完成后与检修道顶板进行接宽形成顶板合件;顶板合件翻转后在顶板合件的底面上焊接纵肋形成顶板单元,在顶板单元上安装第一隔板、腹板单元、横梁接头腹板、检修道隔板和检修道侧挡板;安装底板单元,形成箱形构件;在箱形构件上钻制连接孔;在箱形构件的底面安装斜杆接头板,在箱形构件的顶面安装斜拉板单元。本发明涉及的边纵梁和检修道组合钢构件制作方法,利用了平行四边形边纵梁结构刚度大的特点,检修道结构依托边纵梁同步进行制作,减小了检修道的制作难度,大幅度提高了组装效率、减小了构件变形,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跨径公轨两用双层钢桁梁桥梁中的边纵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行四边形边纵梁和检修道组合钢构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双层钢桁梁斜拉桥的上层桥面为公路桥面,边纵梁顶板作为公路桥面结构的一部分,参与桥面受力,同时边纵梁中间顶板与斜拉板单元共同承受斜拉索拉力的作用;底板处设置斜拉杆连接板,通过斜杆与下弦杆连接,使桁梁横断面形成“倒梯形”框架结构;在桁架外侧设置检修道结构,提供检修人员走道。边纵梁为平行四边形截面,其和检修道形成的组合结构,具有结构复杂、板厚种类多、截面高宽比小、施工空间不足、板件存在多向角度等特点,其制作质量直接关系到钢桁梁整体几何尺寸精度。
现有技术是将边纵梁和检修道单元分开进行制作,然后进行组合钢构件的组装和焊接。即第一步:边纵梁的顶板、加劲板、隔板、腹板、底板、横梁接头腹板组焊形成边纵梁箱形构件;检修道的顶板、加劲板、隔板、侧挡板组焊成检修道单元。第二步:边纵梁箱形构件和检修道单元组焊成整体,钻制杆件连接孔。第三步:依次组焊斜杆接头板和斜拉板单元。
由于检修道单元属于长细件,顶板受到热切割和焊接变形的影响很大,可以预测到板件弯曲变形会非常大,大幅超出正常制作变形幅度,现有技术存在检修道单元变形难以控制、矫正难度大等问题,不能满足大批量进行生产的要求,尤其是工期紧张的条件下,构件精度和质量控制难度很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行四边形边纵梁和检修道组合钢构件制作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平行四边形边纵梁和检修道组合钢构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边纵梁中间顶板下料、加工后进行接长,制作成边纵梁顶板,边纵梁顶板制作完成后与检修道顶板进行接宽形成顶板合件;
步骤2:顶板合件翻转后在顶板合件的底面上焊接纵肋形成顶板单元,然后在顶板单元的底面安装第一隔板、腹板单元、横梁接头腹板、检修道隔板和检修道侧挡板;
步骤3:安装底板单元,形成箱形构件;
步骤4:在箱形构件上钻制连接孔;
步骤5:在箱形构件的底面安装斜杆接头板,在箱形构件的顶面安装斜拉板单元,斜拉板单元与斜杆接头板相对设置。
优选地,步骤1中边纵梁中间顶板下料、加工后进行接长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1.1:边纵梁中间顶板的四边加工过渡斜坡及对接坡口;
步骤1.2:在边纵梁中间顶板的前端连接前顶板件,边纵梁中间顶板的后端连接后顶板件,形成完整的边纵梁顶板;
其中,前顶板件和后顶板件的外侧边设置过渡斜坡,前顶板件和后顶板件的前侧边、后侧边和外侧边均设置对接坡口。
优选地,检修道顶板的内侧边、前侧边和后侧边均设置对接坡口,检修道顶板连接在边纵梁顶板的外侧,形成顶板合件。
优选地,顶板合件放置在反变形胎架上完成底面上焊接纵肋,纵肋包括U形肋和板条肋,U形肋焊接在顶板合件底面的内侧,板条肋焊接在顶板合件底面的中间和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70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