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袖珍型新能源轿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7017.0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9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曾俩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俩仪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B60R19/02;F03D9/32;F03D9/25;F03D9/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000 湖南省邵阳市大***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袖珍型 新能源 轿车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能源轿车,解决我国城市现时的车多路窄。而传统轿车却身长体胖,造成时下车赌气污乱象。发明人逆向思维而设计,它包括车轮、车厢、车门、座位、驾控系、电池动力系、新能源发电系、气悬浮行李架及头尾防撞器等组成。该车颠覆传统车厢内架构及排座。无副驾驶座,无行李尾箱、无横排双座,只设单座纵排,且座位穿错,致使车体缩小,车长、车宽比传统轿车缩减1/2,但载员不减,乘坐更加舒适便捷。从而不花分文对现有城道扩宽一倍,容车、泊车位增加1‑3倍。创新自身潜能,设置多种新能源发电系,以最终达到解除城市人拥、车堵、气污城市病,并能满足城市倍增的用车需求,不须摇号排队上户与限号限行。
城市交通现状与大众通勤痛点:大中城市人拥车堵已成我国乃至全球城市交通中的普遍 现实与痛点,挤公交三、五次上不去的弱者,半小时车程需1-2小时抵达是司空见惯。经调 查研究结论表明:人拥的主因是公共交通工具不足,车堵的主因是私用小轿车过多,公少私 多的矛盾需要从车种车型等多方面综合调整。调整主要是从车辆数量增减上寻求办法,其 实,求解堵车的难题更应从车辆质量上的提高作文章。
技术领域:
城市通勤与交运中,人们普遍只看到了车堵成因中的显性一面,是小轿车过多,而本 发明人较为深刻地洞察出成因的隐性面小轿车过大。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特质小轿车,它 是种由原理创新与精巧设计而成的袖珍型新能源轿车,也是从小轿车质量上的提升,求解 拥堵难题。
背景技术:
我国各类各型小轿车,一般车体规格:长×宽×高=4.4m±0.5×1.7m±0.3×1.7m±0.3 或更大(±X即增加或减少Xcm),车身体积一般在12m3,重1.5吨左右。如此身宽体重 的金属箱竞然只运载1-2人(经调查占70%左右)载重不过200公斤,至多4-5人(满载)重不过半吨,且多是燃油车,综合性价比极低,这是一种社会性的资源,能源大浪费,更 无法适应当今中国的城市设施,社会环境、家庭需求,车堵气污自然相伴而生。
期间也有人试图改进小轿车,如知豆、甲壳虫等车型向小型化改变,但它们在缩小车 型体态的同时,运载功能也同步大为缩减了,这对运载效率、运行中减少占道,泊车时减小占位于事无补,自然对降低城市道路车堵,无济于事了,因为它们在缩减车型技术参数上没有触及上核心技术,无法解决关键痛点、难题,使城市防车堵永远跳不出扩路与限车的传统老路。国情与现实急切需求一种小巧廉价、舒适便捷、运载力强、自不怕堵、又不 堵人的大众化的通勤工具,而又能解除,至少大为缓解城市车堵气污乱象,袖珍型新能源 轿车应运而生,且当之无愧。
发明创造内容:
一、针对以上需求与目的,本发明创造袖珍型轿车它动摇了西方血统的现行小轿车, 颠复了车内原架构设计和座位排列模式,能彻底瘦身减肥。附设天然能发电,防撞安全设 施系列,使现行小轿车外型规格:长,宽、高由4.4m±0.5×1.7m±0.3×1.7m±0.3,车身体积12.7m3,重1.5吨左右缩小为规格:长×宽×高=2.6m±xm×0.9m±0.1m×1.6m ±0.1m,车身体积4m3以下,车宽0.9m,车重1吨以下。
二、车箱内科学排座,架构创新。
(一)、取消现行小轿车的付驾驶室、座,腾出箱内空间,取消专用行李尾箱以缩短车长, 即从原车长4.4m±0.5,降至袖珍车长2.6m±0.X
(二)、变原车箱内的多座横排并列为单座纵排单列,收窄车身为0.9m±0.1,以减小轿车在 运行中占道,泊车时占位。
(三)、车内所有座位单座纵列,T型支架可折叠靠边,集合空间运货,实现运输模式变换。
三、改燃油动力为纯电动力,并在车顶设置薄膜光伏发电,车头风力发电、车顶货架结构气 悬浮举力降摩节能,系列智能科技创能节约辅助电池增程续航10%以上,如装置当前最佳续航 600公里电池,此车实际续航达近700公里。全程零排放、无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俩仪,未经曾俩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70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