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热模拟试验机确定超低碳钢混晶组织消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6969.0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2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龙;肖命冬;林晏民;陈远生;麻国晓;罗新中;雷中钰;刘金源;陆伟成;孙福猛;董凤奎;章玉成;朱祥睿;李富强;张兆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G01N25/14;G01N33/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付兴奇 |
地址: | 512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拟 试验 确定 低碳钢 组织 消除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热模拟试验机确定超低碳钢混晶组织消除的方法,属于钢材模拟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试验条件:第二目标温度Ar3±20℃,在第二目标温度下以83%~89%的变形比进行变形。按照试验条件进行多次试验得到多个试验后的试样。如果一部分所述试样的组织状态为混晶组织,另一部分所述试样的组织状态为混晶组织消除,则将得到混晶组织的试样对应的试验条件与得到混晶组织消除的试样对应的试验条件进行对比;确定超低碳钢的混晶组织消除的第二目标温度以及变形量的选择集合。此方法能够获知模拟轧制后的试样的组织状态,以便对钢材的生产工艺进行指导。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材模拟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热模拟试验机确定超低碳钢混晶组织消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热模拟试验机是动态热形模拟试验设备。它可以动态地模拟金属受热及变形过程。其模拟功能较为齐全,应用范围广泛;可以进行包括轧制锻压工艺、连铸冶炼工艺、焊接工艺、金属热处理工艺、机械热疲劳等方面内容在内的动态过程模拟试验,可以测定金属高温力学性能、金属热物性及CCT曲线、应力应变曲线等。
对于钢材的轧制后的组织状态的检测,通常是在现场轧制后的钢材上截取样品,通过样品对轧制后的钢材的组织状态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热模拟试验机确定超低碳钢混晶组织消除的方法,能够获知试样模拟轧制后的试样的组织状态,以便对钢材的生产工艺进行指导。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热模拟试验机确定超低碳钢混晶组织消除的方法,其中,超低碳钢的碳含量在0.05%~0.07%之间,该方法包括:试验条件:将试样加热至第一目标温度Ac3+30~Ac3+50℃的范围内,然后降温到第二目标温度Ar3±20℃,在第二目标温度下以83%~89%的变形比进行变形。按照试验条件进行多次试验,每次试验中,在第二目标温度中选择一个温度,在变形比中选择一个变形量;最后得到多个试验后的试样,并对多个试验后的试样进行组织状态的检测。如果一部分试样的组织状态为混晶组织,另一部分试样的组织状态为混晶组织消除,则将得到混晶组织的试样对应的试验条件与得到混晶组织消除的试样对应的试验条件进行对比;确定超低碳钢的混晶组织消除的第二目标温度以及变形量的选择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目标温度中选择一个温度,在变形比中选择一个变形量,包括: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在Ar3±20℃的范围内,第二目标温度依次递增2~10℃进行试验。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在83%~89%的范围内,变形比依次递增1%~3%进行试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变形的次数是2~3次,变形的整体变形时间为0.3~0.5s。按照试验条件进行多次试验,每次试验中,变形2次或3次,整体变形时间为0.3s、0.4s或0.5s。确定超低碳钢的混晶组织消除的变形的次数以及整体变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包括: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变形次数为2次或3次。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整体变形时间为0.3s、0.4s或0.5s。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试验条件中,将试样以第一冷却速度15~25℃/s的速度降温到第二目标温度920~95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试验条件中,变形之后,还包括:以第二冷却速度2-10℃/s的速度冷却至第三目标温度400~600℃,最后空冷到室温。按照试验条件进行多次试验,每次试验中,在第二冷却速度中选择一个速度,在第三目标温度中选择一个温度。确定超低碳钢的混晶组织消除的第二冷却速度以及第三目标温度的选择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冷却速度中选择一个速度,在第三目标温度中选择一个温度,包括: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在2-10℃/s的范围内,第二冷却速度依次递增1~3℃/s进行试验。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在400~600℃的范围内,第三目标温度依次递增10~50℃进行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69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