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液冷式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6412.7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3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罗慧娟;马良华;张德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千多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19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李智祥 |
地址: | 401127 重庆市渝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汽车 液冷式 电机 |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液冷式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所述电机的外壳为防水外壳,所述防水外壳外侧壁套设有液冷腔,所述液冷腔由环形缠绕的逆行式双通道流液管构成,使用时同时将冷却液从逆行式双通道流液管的两个进液口注入和两个出液口流出,并使冷却液在双通道中并行的流速相同,但方向相反,其效果是,在整体上,液冷腔的任何一个位置的温度是相同的,在冷却电机时,就不会出现一端热一端冷的情况,可以有效避免电机因冷热不均而出现故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液冷式电机。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取代燃油汽车的新一代绿色交通工具,其采用电力带动电动机工作。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大都仅通过风扇散热,散热方式单一,从而使得散热效果不佳。或者通过在电机外壳开设槽道孔洞来进行散热,外界水液会通过电机外壳开设的槽道孔洞进入电机内部,造成电机短路,甚至因此引发交通事故,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
由此,专利文献CN 109301997 B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包括防水外壳,所述防水外壳内腔中部设置有转轴,且转轴贯穿防水外壳左右两侧壁,所述转轴上套接有转子,且转子位于防水外壳内腔,所述防水外壳左壁连接有防水后座,通过水冷腔内的散热片配合外界水流沿散热片形成的螺旋槽流经水冷腔内腔,能够携带走防水外壳上的热量,对防水外壳进行冷却,通过风冷腔、散热环片和散热风机的配合,能够对风冷腔腔壁进行散热,从而达到对防水外壳进行二次散热的目的,有利于提升对防水外壳的散热效率,通过对防水外壳的使用,有利于防止外界水源进入电机内部。
但是该方案存在两大缺陷,1是冷水从电机一端进入,吸收热量后热水从电机另一端流出,使得电机一端热一端冷,容易使电机出现故障,不利于电机长期使用。2是在机壳外配备了风冷腔和散热风机,增大了体积,占用了新能源汽车有限的安装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冷热均衡的液冷式电机,以便对电机进行有效散热,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液冷式电机,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外壳为防水外壳,所述防水外壳外侧壁套设有液冷腔,所述液冷腔由环形缠绕的逆行式双通道流液管构成,所述逆行式双通道流液管是一个管道,该管道内设有一个纵向隔断,构成并行的双通道管道,设为第一通道管道和第二通道管道,该双通道管道的一端同时设定为第一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另一端同时设定为第一出液口和第二进液口;使用时同时将冷却液从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注入,冷却液在第一通道管道和第二通道管道内流动吸收电机散发的热量后,同时从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流出,冷却液在双通道中并行的流速相同,但方向相反,这种管道称为逆行式双通道流液管。
在液冷腔中使用时,由于从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注入的冷却液温度相同,流速相同,经过吸收电机散发的热量后,从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流出的冷却液的温度也会相同,这样在整个逆行式双通道流液管的任何一个位置上,即使第一通道管道和第二通道管道中各自的冷却液的温度不相同,但第一通道管道和第二通道管道中冷却液的平均温度是相同的,这样在整体上,液冷腔的任何一个位置的温度是相同的,在冷却电机时,就不会出现一端热一端冷的情况,可以有效避免电机因冷热不均而出现故障。
所述逆行式双通道流液管为方形管,即横切面为长方形,这样逆行式双通道流液管的管壁可以紧密贴合防水外壳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将防水外壳的外侧壁直接作为逆行式双通道流液管的内侧方位的管壁。
进一步的,将防水外壳的外侧壁做成粗糙表面,这样可以增大防水外壳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加速散热;但不能在外侧壁加设散热片,因为时间久了会积累污垢,不容易冲洗掉,反而会妨碍散热;粗糙表面即使有污垢也容易被流动的冷却液冲洗掉。
进一步的,逆行式双通道流液管的内壁表面涂有导热绝缘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千多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千多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64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