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气辅助微波—真空联合再生载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剂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6216.X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8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怡辰;吴曾;付名利;梅振显;王金洋;吴思聪;王银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华智创科环境保护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微波 真空 联合 再生 挥发性 有机物 吸附剂 方法 用于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气辅助微波—真空联合再生载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剂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载气供给瓶、微波炉、反应容器、真空泵及尾气吸收装置;反应容器置于微波炉内,载气供给瓶与反应容器连接,真空泵的两端分别与反应容器、尾气吸收装置连接。该方法包括:利用微波加热—真空解吸的组合工艺,辅以常温氮气间歇式补入进行破真空处理,对吸附了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剂进行再生处理。该方法可以提高脱附回收效果,还可以使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得到良好的恢复,便于再次循环使用。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吸附剂的脱附再生效率,比无氮气破真空处理的方法提高9.3%,比常见的传统加热—真空脱附的方法提高48.3%。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的大气污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气辅助微波—真空联合再生载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剂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常是指在常压下沸点介于50-260℃之间或室温时饱和蒸气压大于71Pa的有机物,在石油化工、制药、家具制造、造纸印刷、电子元件加工等行业在使用各种有机溶剂时,均会产生VOCs废气。VOCs废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危害着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因此对于这些气体需要进行回收或销毁处理。
在众多废气治理技术中,吸附工艺既可较彻底地脱除排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又可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组分,是净化和回收VOCs比较成功的方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吸附材料为活性炭,其具有发达的多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有着优良的吸附性能。活性炭在吸附有机物后,自身也被污染,由于其处理成本较高,大多在使用后被丢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研究新型的活性炭再生技术有着重要的环保意义和经济效益。
热再生法是众多活性炭再生方法中较为成熟的一项工艺,传统的热再生工艺通过对流、传导、辐射等外部加热方式进行,存在着由外向内的温度梯度,而再生过程中有机物的脱除是由内向外进行,导致耗能耗时较大,再生后的活性炭损耗率较高,吸附性能恢复效果较差。
微波是指电磁波谱中在远红外光波和无线电波之间,频率约在300MHz~300GHz范围的电磁波。微波加热具有着内部加热、高效加热、选择性加热、可自动控制等特性,可克服常规加热方法的缺陷,降低耗时,减少能耗,在强化脱附和吸附剂再生的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气辅助微波—真空联合再生载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剂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微波加热和真空解吸的技术进行组合,并间歇式补入常温氮气进行破真空处理,对载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吸附剂进行脱附再生的方法,可进一步强化VOCs的脱除效果,提高吸附剂的再生得率和吸附性能的恢复率,同时减少再生时间,节约能耗。
本发明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载气辅助微波—真空联合再生载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对微波实验炉内的反应容器进行抽真空测试,以确定再生过程中反应容器真空度能得到较好的维持;将载VOCs的吸附剂置于反应容器中,抽真空,间歇式开启微波,使载VOCs的吸附剂的温度为115-130℃,然后在保持真空的状态下进行微波再生处理;
(2)微波间歇式开启维持载VOCs的吸附剂的温度为115-130℃的状态下(容器内的物料温度由微波设备的PLC控制界面提前设定好再生温度范围,在再生过程中间歇式运行微波控制物料温度达到设定范围),往反应容器中通入载气进行破真空处理,使容器内恢复常压;
(3)微波间歇式开启维持载VOCs的吸附剂的温度为115-130℃的状态下,对反应容器进行第二次抽真空处理,然后通入载气进行破真空处理;
(4)循环步骤(3)的过程,完成脱附处理,恢复常压,得到脱附后的吸附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华智创科环境保护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华智创科环境保护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62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