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穴盘式有机稻硬地育秧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4447.7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0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宇;严方;崔明;陈仕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23/04 | 分类号: | A01C23/04;A01C23/00;A01G25/02;A01G25/00;A01G25/16;A01G9/24;A01G9/14;G16Y10/05;G16Y20/10;G16Y40/3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冒艳 |
地址: | 212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穴盘式 有机 育秧 智能 水肥 一体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穴盘式有机稻硬地育秧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包括灌溉渠和设置在棚内的秧苗盘,秧苗盘包括上层基质盘和下层的盘下基质,还包括喷灌系统、地灌系统和沼液系统,均由就地控制中心控制并通过电磁阀的调节实现功能转换;喷灌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灌溉泵、一级过滤装置、二级过滤装置、增压泵、喷灌管路,喷灌管路与秧苗盘连通;地灌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二级过滤装置、地灌管路,地灌管路与秧苗盘连通;沼液系统包括沼液泵和地灌管路;就地控制中心与连接云控制中心和移动客户端;秧苗盘内设置摄像头组和土壤水分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传输给无线传输模块网关和云控制中心。本发明智能制定秧苗的需水肥,实现全自动化,实现高效稳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设施,特别涉及穴盘式有机稻硬地育秧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集中育秧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农业合作社的首选。随着农业从业人员的老龄化,育秧管理已经成为水稻种植农事作业中关键的种植技术,经验的缺乏和技术细节的疏漏,会导致育秧环节的毁灭性灾难,从而有可能对整个水稻种植农事作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集中育秧带来的水稻机插秧苗的商品化,必然导致水稻育秧过程的规范化管控和精细化管理,达到水稻秧苗的成苗规格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有机稻机插秧苗的成功率,稳定农田产量。由于穴盘式有机稻硬地育秧盘的基质少,蓄温蓄水能力相对较差,基质所能提供的营养也不足,因此需要提供独立的液态有机肥。常规的水肥机不能提供穴盘式有机稻硬地育秧过程中对水的灌溉需求,水的灌溉管理以及有机肥的施用需求。硬地育秧基质比较薄,秧苗容易缺水。但秧苗的灌施方案不仅要配合农事需要,小范围调整成苗的时间,同时也需要通过灌施控制秧苗的株高,秧苗茎的粗度以及根系的发育程度等。穴盘式育秧秧苗的基质厚度较薄,比较难通过传统的土壤水分传感器测得准确的水分,通常的误差在0~50%的测量范围内在10%左右。因此虽然目前市场上水肥机很多,基本硬件结构也大同小异,但针对穴盘式有机稻硬地育秧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是缺乏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智能化、自动化、高效的穴盘式有机稻硬地育秧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天气预报获得育秧规划作业和当天灌溉预动作作业指令,通过温湿度光照传感器对预动作进行校核,生成实际作业指令。摄像头组可以提供秧苗的像素面积比、平均叶宽、平均茎粗、苗高数据信息,也可以提供秧苗的生长期判据信息,根据秧苗的生长管理需求,可以将秧苗的生长分为苗高优先、茎粗优先、维持基础生长三种生长需求,按插秧的实际需要对秧苗进行智慧生长管理。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穴盘式有机稻硬地育秧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包括灌溉渠和设置在棚内的秧苗盘,秧苗盘包括上层基质盘和下层的盘下基质,该系统还包括喷灌系统、地灌系统和沼液系统,均由就地控制中心控制并通过电磁阀的调节实现功能转换;喷灌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灌溉泵、一级过滤装置、二级过滤装置、增压泵、喷灌管路,喷灌管路与秧苗盘连通;地灌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二级过滤装置、地灌管路,地灌管路与秧苗盘连通;沼液系统包括沼液泵和地灌管路;就地控制中心与工业路由连接,工业路由连接云控制中心,云控制中心与移动客户端连接;秧苗盘内设置摄像头组和土壤水分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传输给无线传输模块网关和云控制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灌溉渠隔离出灌溉池和沼液池,分别安装灌溉泵和沼液泵。
进一步地,所述就地控制中心独立运行水肥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传递给灌溉泵、喷灌电磁阀、地灌电磁阀的总线驱动器以及增压泵的变频控制器,变频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连接,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喷灌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灌溉泵通过管道与喷灌电磁阀、一级过滤装置、二级过滤装置、增压泵连接,增压泵与喷灌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过滤装置与沼液泵连接,连接的管道上设置地灌电磁阀,沼液泵与地灌管路连接,地灌管路伸入盘下基质内部,地灌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盘下基质内安装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与就地控制中心无线连接,棚内设置温湿度光照传感器并通过环境参数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传输给就地控制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44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