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度检测工位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3703.0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5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思进;刘海燕;武志芳;王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T1/178 | 分类号: | G01T1/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何明伦 |
地址: | 030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度检测工位,用于西林瓶内放射性药物的活度检测,并包括内筒、外筒、工位弹簧、活度仪、屏蔽盖;外筒套设在内筒外且两者可滑动配合,内筒、外筒套叠伸缩的方式收纳西林瓶,使西林瓶的取放更为便捷。屏蔽盖覆盖在内筒上端,用于封闭所述开口以屏蔽辐射,其可以被拨动打开。内筒、外筒均具有辐射屏蔽筒内芯且设置有屏蔽盖,从而避免外部辐射干扰,测量准确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配药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放射性药物配制过程中进行活度检测的装置,更具体为一种活度检测工位。
背景技术
目前的核医学诊断方法多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例如锝(Tc-99m),锝的半衰期较短,不能长时间保存,需要在使用前进行配药。目前,锝试剂的配药,通常采用盐溶液淋洗钼(Mo-99)-锝(Tc-99m)发生器,将裂变的锝溶解在盐溶液中,淋洗到位于铅桶的西林瓶中,经过稀释、分药、与其他配体混合,得到锝试剂,用于核医学诊断。由于钼锝均为放射性元素,会对人体产生辐射,采用人工淋洗、分药等步骤,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
为了解决锝试剂淋洗、配药过程中的辐射风险,采用自动配药系统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包括自动淋洗、自动分药配药、自动加热等结构。目前已经现有技术公开了自动配药系统,如专利CN109662893A公开了一种药物注射装置及配药设备,包括上转盘、下转盘和设置在二者之间的多个容置腔,以及用于驱动下转盘转动的驱动组件,上转盘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均布的开口,多个开口分别与多个容置腔一一对应地连通,容置腔中设置有注射组件;该专利提供的药物注射装置及配药设备实现了多个药瓶中多种药物的同时配制,且各药瓶中药物的配制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很好地改善了现有配药系统的注射装置只能实现对一种药物进行配制的弊端。
然而,放射性药物配制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活度检测,人工配制过程中需要用活度仪进行活度测量,这个过程需要人工将西林瓶取出,放置在活度仪上进行测定,测量前后西林瓶中的放射性药物会由于时间的原因发生衰变,导致测量数值不准确,且会对人工及环境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此外,若将上述检测环节也应用于自动配药过程中,最简单的方法是将现有活度仪放入配药设备中进行活度检测并进行数据的导出,但是现有活度仪体积很大,会直接导致配药设备的体积增大,最主要的是现有活度仪均为进口产品,由于专利等限制,测量数据无法直接导出,不能将现有活度仪应用于配药设备。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活度检测工位,能够实现活度检测步骤的自动化,并集成于自动配药设备中。其中,具体为:一种活度检测工位,用于西林瓶内放射性药物的活度检测,并包括内筒、外筒、工位弹簧、活度仪、屏蔽盖;外筒套设在内筒外且两者可滑动配合,内筒具有被收纳在外筒中的回缩位置和从外筒中露出的弹出位置;活度仪、工位弹簧位于外筒中,工位弹簧被置于内筒、外筒之间,并使内筒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弹出位置,且内筒被按压时处于回缩位置;内筒、外筒均具有不锈钢外壳、辐射屏蔽筒内芯;内筒上端开口以供西林瓶置入内筒内腔和从内筒内腔取出;所述置入、取出的过程中,内筒被按压以从弹出位置移动到回缩位置,从而西林瓶从内筒中露出;在西林瓶被置入内筒内腔中时,置于活度仪上;屏蔽盖覆盖在内筒上端,用于封闭所述开口以屏蔽辐射,其可以被拨动打开。
优选的,所述的活度检测工位还包括支柱、支座,所述支柱中空,支柱下端固定于外筒的内腔底壁,支柱顶部设置有所述支座,活度仪设置于支柱内腔或靠近外筒的内腔底壁;支座用于支撑西林瓶,并由高透辐射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屏蔽盖与内筒上端面等大,并通过设置在两者周沿附近的铰接部可转动地连接;铰接部又具有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周沿外;在被拨动打开后,所述屏蔽盖处于内筒圆周之外,从而避免遮蔽内筒上端面的圆面。
优选的,所述转轴外套设有复位弹簧,在被拨动的外力撤销时,所述屏蔽盖复位。
优选的,所述屏蔽盖为铅玻璃,以便于观察内筒内腔内情况。此外,还可以在所述内筒周沿纵向设置观察窗槽,内置有铅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未经山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37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联动制动装置和摩托车
- 下一篇:一种地质勘探时的营地排水沟挖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