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纹识别基板及指纹识别方法、显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73203.7 | 申请日: | 2020-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6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鹏;丁小梁;王雷;马媛媛;李扬冰;王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H01L27/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李娜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识别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基板及指纹识别方法、显示装置,其中指纹识别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点光源,各点光源用于发出信号光;层叠设置在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点光源一侧的光学层和感光层,光学层靠近衬底基板设置,感光层包括多个感光单元,光学层用于将被手指反射的各点光源的信号光入射至不同的感光单元,各感光单元用于接收光学层出射的信号光以进行指纹识别。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在点光源和感光层之间设置光学层,使得被手指反射的各点光源的信号光入射到不同的感光单元上,从而确保单次点亮多个距离较近的点光源而不混光,使得单次成像即可获得面积较大且较连续的指纹图像,提高指纹识别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指纹识别基板及指纹识别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得益于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产能瓶颈的打破、OLED屏幕生产技术成熟度逐渐提高,生产成本逐渐下降。目前新的光学指纹识别技术抛弃了传统的光学指纹的光路结构,转而借用显示屏幕的光线来作为光源。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可以自发光的OLED屏幕来执行光学指纹识别。由于最新的指纹成像方案抛弃了传统的光路结构,因此减小了整个成像系统的厚度,同时也降低了成像系统的成本。这种无光路结构的新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包含点光源成像、线光源成像等方案。其中,点光源成像是利用OLED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在OLED与手指形成的界面上的指纹谷位置处发生全反射,而指纹脊位置处反射率较低,这些反射光线由光敏感应单元采集并生成指纹图案。
由于点光源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全反射,在全发射角以外的区域形成了指纹图像,而在全反射角内会形成一个较暗的圆形区域,此区域内的指纹无法有效分辨。相关技术中,需要对手指进行多次扫描成像,并对多个指纹图像进行拼接得到连续完整的指纹图像。然而,多次成像所需时间较长,指纹识别效率较低,无法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指纹识别基板及指纹识别方法、显示装置,以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基板,所述指纹识别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点光源,各所述点光源用于发出信号光;
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点光源一侧的光学层和感光层,所述光学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设置,所述感光层包括多个感光单元,所述光学层用于将被手指反射的各所述点光源的信号光入射至不同的感光单元,各所述感光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光学层出射的信号光以进行指纹识别。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层包括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遮光单元,各所述第一遮光单元包括第一遮光区域和第一开孔区域,所述第一遮光区域在所述感光层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预设数量的感光单元,所述第一开孔区域在所述感光层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预设数量的感光单元。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孔区域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尺寸满足以下公式:(a+b/2)>2.7h1,其中,a为所述第一开孔区域的边长,b为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孔区域的间隔宽度,h1为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感光层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二遮光单元,各所述第二遮光单元包括第二遮光区域和第二开孔区域,所述第二遮光区域在所述感光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感光单元,所述第二开孔区域在所述感光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感光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32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