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掺加秸秆纤维素的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72877.5 | 申请日: | 2020-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5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星;高登峰;陈渊召;李振霞;刘津源;魏华;戚佳飞;王朝辉;陈海军;陈谦;任清;冯秋红;周建彬;李超杰;张明堂;丁思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 |
| 代理公司: | 郑州盈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6 | 代理人: | 樊羿;张晓辉 |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纤维素 纳米 复合 改性沥青 混合 料及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掺加秸秆纤维素的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矿料100份、沥青3~7份、复合秸秆纤维素0.1~0.5份、纳米改性剂0.04~0.13份;其中,纳米改性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纳米碳酸钙0.03~0.07份、纳米二氧化硅0.02~0.06份、改性剂0.005~0.014份、分散剂0.002~0.008份;
所述秸秆复合纤维素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棉花秸秆纤维素0.05~0.15份、玉米秸秆纤维素0.04~0.2份、水稻秸秆纤维素0.06~0.16份、活化剂0.013~0.05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掺加秸秆纤维素的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矿料100份、沥青4~6份、复合秸秆纤维素0.2~0.4份、纳米改性剂0.07~0.1份;其中,纳米改性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纳米碳酸钙0.04~0.06份、纳米二氧化硅0.04~0.05份、改性剂0.008~0.011份、分散剂0.004~0.006份;
所述秸秆复合纤维素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棉花秸秆纤维素0.09~0.12份、玉米秸秆纤维素0.07~0.11份、水稻秸秆纤维素0.08~0.12份、活化剂0.026~0.04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掺加秸秆纤维素的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矿料100份、沥青4.5份、复合秸秆纤维素0.3份、纳米改性剂0.09份;其中,纳米改性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纳米碳酸钙0.05份、纳米二氧化硅0.04份、改性剂0.009份、分散剂0.005份;
所述秸秆复合纤维素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棉花秸秆纤维素0.12份、玉米秸秆纤维素0.09份、水稻秸秆纤维素0.11份、活化剂0.03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掺加秸秆纤维素的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秸秆纤维素、玉米秸秆纤维素或水稻秸秆纤维素的细度≤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掺加秸秆纤维素的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酸钙的细度≤20nm,纳米二氧化硅的细度≤15nm。
6.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掺加秸秆纤维素的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为苯甲酸、单体苯乙烯、聚乙烯乙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7.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掺加秸秆纤维素的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聚乙烯、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8.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掺加秸秆纤维素的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为丙烯酰胺、乙二胺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9.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掺加秸秆纤维素的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为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SBS改性沥青、PE改性沥青、SBR改性沥青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矿料级配类型为AC-13型、AC-16型、SMA-136型或OGFC-13型。
10.权利要求1中所述掺加秸秆纤维素的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纳米改性剂制备: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配比配置各原料;
将纳米碳酸钙、改性剂和分散剂以1:0.08~0.12:0.04~0.06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纳米碳酸钙改性剂;
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剂和分散剂以1:0.08~0.12:0.04~0.06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剂;
纳米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将沥青加热熔融后加入高速剪切混合乳化机中,调整其转速至2600~3000r/min时,先缓慢加入所述纳米碳酸钙改性剂,再缓慢加入所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剂,之后加大转速至5500~6000r/min并升温至160℃,剪切处理65~70分钟后即成;
复合秸秆纤维素制备:为获得秸秆纤维素,首先,取棉秸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分别切断至8~10cm,再进行破碎处理,分别得对应的秆粉末;然后将秸秆粉末以1:7~9的质量比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5%的硝酸溶液中,于90~100℃水浴中加热100~120min后冷却,冲洗抽滤至滤液呈中性后于55~65℃下烘干,再将烘干后的粉末以1:8~10的质量比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85~95℃水浴中加热80~100min后冷却,冲洗抽滤至滤液呈中性,最后于55~65℃下烘干,分别得到棉秸秆纤维素、玉米秸秆纤维素和水稻秸秆纤维素;
按权利要求1中所述原料配比,将所得棉花秸秆纤维素、玉米秸秆纤维素、水稻秸秆纤维素、活化剂均匀混合后于65℃下反应5h,即得到复合秸秆纤维素;
(4)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按权利要求1中所述配比,取矿料加热至175~180℃后与所述复合秸秆纤维素混合搅拌3~5分钟,再加入步骤(2)中所得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搅拌均匀即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287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