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散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仪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1884.3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7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曹文田;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金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A61B6/03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刘影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西青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射 射线 计算机 断层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防散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仪及使用方法,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包括倾斜支架和旋转支架,旋转支架相对倾斜支架转动连接,旋转支架上均布有多个X射线光源‑后准直器组件,倾斜支架上设有探测器组件,探测器组件为圆形,且设在X射线光源‑后准直器组件的外圈;X射线光源‑后准直器组件包括配对设置且位置相对固定的X射线光源和后准直器,探测器组件用来接收直接来自X射线光源、通过后准直器的主射线;旋转支架的中部设有成像区,系统可对成像区内的患者组织进行结构成像,X射线光源和后准直器相对成像区异侧设置。本发明设置后准直器,解决了散射的问题,提升扫描速度,提高成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领域,涉及医学影像设备,尤其涉及防散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仪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X线束,与X射线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CT发展经历了五代,以下介绍一下各代CT的结构和特点:
a.第一代CT,采取旋转/平移方式进行扫描采集,一个角度的投影由于采用笔形X线束和对应1~2个探测器采用平移扫描的方式获得;然后旋转到下一个角度,采集下一个角度的投影。第一代CT采集的数据少,耗时长,图像质量差。
b.第二代CT,扫描方式也采取旋转/平移方式,X射线由笔束变为扇形,探测器对应增至几十个。第二代CT扫描范围、采集数据均有所增加,扫描速度有所加快,图像质量亦有所提高。
第一代CT、第二代CT,时间分辨率太差,只能用于头颅和四肢成像;扫描时间也太过于长。在当今的临床上已无应用。
c.第三代CT,扫描方式为旋转方式,探测器数量增至成百上千个,一个角度内的投影由探测器一次完成,不需要探测器的平移。第三代CT,扫描时间在以内,伪影大为减少,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第三代CT,是当前CT的最主要存在形式,与最初的雏形第三代CT相比,加入了滑环和多排探测器等技术。第三代CT的缺点是,转盘转速已经接近机械和部件的极限;多光源、多组探测器的解决方案,布置两组就基本没有空间了。
d.第四代CT,探测器数量更多,多达几千个;探测器呈圆环状排列,探测器不再需要旋转,只有X射线管围绕患者旋转,即旋转/固定式。第四代CT扫描速度较快。
第四代CT,受成本较高的困扰,但其最大问题是散射问题得不到解决。
e.第五代CT,利用一个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轰击环形钨靶,圆环形排列的探测器采集信息。第五代CT,扫描速度最快。
第五代CT,设备庞大、设备复杂,成本太高;第五代CT还存在高真空、高散射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防散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仪及使用方法,设置后准直器,解决了散射的问题,提升扫描速度,提高成像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散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仪及使用方法,包括倾斜支架和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相对倾斜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支架上均布有多个X射线光源-后准直器组件,所述倾斜支架上设有探测器组件,所述探测器组件为圆形,且设在所述X射线光源-后准直器组件的外圈;
所述X射线光源-后准直器组件包括配对设置且位置相对固定的X射线光源和后准直器,所述探测器组件用来探测通过后准直器的X射线;
所述旋转支架的中部设有成像区,系统可对成像区内的患者组织进行结构成像,所述X射线光源和后准直器相对成像区异侧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支架、旋转支架和成像区均同轴设置,所述旋转支架通过轴承结构相对倾斜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支架与在倾斜支架上旋转,具体连接和驱动方式为行业共知,不做具体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金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金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18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