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物废水中有机成分的有效降低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71689.0 | 申请日: | 2020-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杨书平;郑红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河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达恒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9 | 代理人: | 庄振乾 |
| 地址: | 473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餐厨物废 水中 有机 成分 有效 降低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餐厨物废水中有机成分的有效降低方法,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餐厨废水加热至70‑90℃破乳;得到的废水第一次絮凝,即先后加入PAC 1000‑5000ppm、PAM1000‑5000ppm,进行第一次絮凝沉淀;第一絮凝沉淀后进行第一次离心分离,第一次离心分离将一些固渣去除,固渣包括大分子和悬浮颗粒;排出固渣后的废水第二次絮凝,即先后加入PAC 1000‑3000ppm、PAM1000‑3000ppm,进行第二次絮凝沉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使餐厨废水中的有机成分浓度大幅度降低,不仅改变了现有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率,而且此种方法对于一些废水排放量较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能够在投入资金较小的情况下,使排出的废水完成达标,满足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厨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餐厨物废水中有机成分的有效降低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日常交流生活中无形中带动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值增添了不少活力。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餐厨垃圾的生成,传统工艺条件下,将餐厨垃圾作为垃圾直接拖至垃圾处理厂中,由于餐厨废水中的有机成分浓度较高,正常能达到COD150000mg/L,这个浓度如果放在污水处理站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需要20天时间,处理的效率太低;
另外涉及到一些中小型企业排出的废水中,如果这些废水中的有机成分过高,污水处理站无法予以处理,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就是排放不达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设备对排出的废水进行处理,使一些处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油脂碱炼水中含有大量的油脂、磷脂、皂脚等难以处理的物质,COD浓度高达数万至数十万mg/L,在对废水进行处理时,皂和磷脂对于厌氧菌种是一种致命性破坏,因此是属于植物油加工废水中污染量最大、也最难处理的一种污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餐厨物废水中有机成分的有效降低方法,能够使餐厨废水中的有机成分浓度大幅度降低,不仅改变了现有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率,而且此种方法对于一些废水排放量较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能够在投入资金较小的情况下,使排出的废水完成达标,满足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餐厨物废水中有机成分的有效降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餐厨废水加热至70-90℃破乳;
2)步骤1)中得到的废水第一次絮凝,即先后加入PAC 1000-5000ppm、PAM1000-5000ppm,进行第一次絮凝沉淀;
3)第一絮凝沉淀后进行第一次离心分离,第一次离心分离将一些固渣去除,固渣包括大分子和悬浮颗粒;
4)排出固渣后的废水第二次絮凝,即先后加入PAC 1000-3000ppm、PAM1000-3000ppm,进行第二次絮凝沉淀;
5)第二絮凝沉淀后进行第二次离心分离,第二次离心分离再次将得到的一些固渣去除,此时的废水COD浓度从约150000mg/L降低至30000-50000mg/L。
进一步地,所述破乳剂为乳状化剂,包括淀粉、甘乙酯和甘二脂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破乳剂后的废水,再加入絮凝剂才能起到絮凝作用。
第一絮凝剂是乳状物,里面大分子状态均匀存在,与水密度相差较小,使小团团颗粒变为大团团,便于沉淀。
本发明在使用时,第一次加入絮凝剂时的废水浓度过高,再加一次絮凝剂时,此时的废水浓度已经降低到一定程度,通过二次絮凝沉淀,有效使废水中的有机固形物、悬浮物分离出来,使废水中的COD浓度从15万mg/L降到5万mg/L,对于快速处理废水有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河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唐河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16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