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的中医针灸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0100.5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5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开宇;张永德;杨健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11/00;A61H39/08;A61H39/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邓宇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协作 机器人 中医 针灸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针灸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的中医针灸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工控机、工控机I/O设备、双目视觉传感器、协作机器人、控制柜、针库和末端夹持机构。工控机用于完成控制指令的接收、处理、存储和发送;工控机I/O设备为医生提供交互功能;双目视觉传感器提供定位导航功能;协作机器人用于带动末端夹持机构移动到指定位置;控制柜通过控制总线操控各执行端的电机运转;针库用于存放针灸所用的银针;末端夹持机构用于夹持银针实现刺入、提插、捻转和拔出的功能。通过本发明,能有效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保证了针灸的疗效,同时还减少了医生的培训周期、降低了医院的人力资源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灸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的中医针灸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针灸,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治疗人类疾病已经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针灸这门技术对医生的要求比较高,在针灸过程中极度依赖个人的经验和想象力,这就导致了针灸医生的培训周期比较长;而且在针灸过程中,医生需要对大量的银针完成高速的提插和捻转等操作,这将消耗医生极大的体力,容易导致医生的操作变形,从而影响针灸的整体疗效,甚至可能会对病人造成伤害。
针对以上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通过设计针灸辅助机械结构来辅助医生完成针灸。但是,这种技术依然需要医生较多的参与到针灸疗程中,医生的体力消耗依然比较大,而且多数的设计重心都放在了机械结构的优化上,这就导致了针灸辅助机械结构的应用,往往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此外,现有技术中还有通过设计专用的针灸机器人来辅助医生完成手术,但是在这种思路下设计出的针灸机器人,往往需要较长的研发周期,且机器人的通用性较差、经济效益较为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的中医针灸系统及方法,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纯机械结构所存在的应用条件限制问题,还保证了系统设备的通用性与经济性,而且减轻了医生劳动强度、缩短了医生的培训周期、还保证了针灸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协作机器人的中医针灸系统,由工控机、工控机I/O设备、双目视觉传感器、协作机器人、控制柜、针库和末端夹持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工控机用于完成控制指令的接收、处理、存储和发送;
所述工控机I/O设备为医生提供交互功能;
所述双目视觉传感器提供定位导航功能;
所述协作机器人用于带动末端夹持机构移动到指定位置;
所述控制柜通过控制总线操控各执行端的电机运转;
所述针库用于存放针灸所用的银针;
所述末端夹持机构用于夹持银针实现刺入、提插、捻转和拔出的功能。
优选地,所述工控机,包括:
所述工控机包括中央处理器、电源模块和存储模块,且所述存储模块必须在术前就存储好以下信息:人体体表穴位模型、人体骨骼穴位模型、控制与安全响应指令和针灸穴位定位方法模型。
优选地,所述控制柜,包括:
所述控制柜由控制柜中央处理器、控制柜电源模块、机器人电机驱动器、末端夹持机构电机驱动器和针库电机驱动器组成。
优选地,所述针库,包括:
所述针库是轮盘式回转机构,其上又分为九个小针库,每个小针库分别存放着閗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
优选地,所述末端夹持机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01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化测试平台及其自动化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背包式的杂物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