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69869.5 | 申请日: | 2020-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5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 发明(设计)人: | 方信傑;葉王鸿;林书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G06F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晓荣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内湖***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机体、控制器、第一触控层以及第二触控层。机体具有第一操作区与第二操作区。第二操作区划分为第一触控区、第二触控区以及位于第一触控区与第二触控区之间的第三触控区。控制器、第一触控层以及第二触控层设置于机体内,且第一触控层与第二触控层电性耦接控制器。在第一模式下,控制器控制第一触控层自侦测状态转换至工作状态。在第二模式下,控制器控制第二触控层自侦测状态转换至工作状态。另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因笔记本电脑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以进行多任务处理,且便于使用者携带,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一般而言,笔记本电脑包括主机与显示器,且主机设有键盘与触摸板(touch pad),以供使用者操作笔记本电脑。触摸板安装于主机的机壳内,且机壳设有对应于触摸板的开槽,使触摸板的其中一表面暴露于机壳外,以便于使用者操作。因此,现有的触摸板的设计较难维持产品外观的完整性。
除此之外,因应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笔记本电脑的周边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以手绘板为例,手绘板可外接于笔记本电脑,使用者可通过触控笔在手绘板上进行触碰、滑移或点触,以操作或输入信息至笔记本电脑。然而,手绘板存在着不易携带或容易遗漏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良好的整合度。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有助于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便利性。
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机体、控制器、第一触控层以及第二触控层。机体具有第一操作区与并列于第一操作区的第二操作区。第二操作区划分为第一触控区、并列于第一触控区的第二触控区以及位于第一触控区与第二触控区之间的第三触控区。控制器、第一触控层以及第二触控层设置于机体内,且第一触控层与第二触控层电性耦接控制器。第一触控层对应于第一触控区与第二触控区。第二触控层对应于第一触控区、第二触控区以及第三触控区。在第一模式下,控制器控制第一触控层自侦测状态转换至工作状态,且第二触控层处于侦测状态。在第二模式下,控制器控制第二触控层自侦测状态转换至工作状态,且第一触控层处于侦测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触控区用以接收触碰信号,控制器根据触碰信号控制第一触控层自侦测状态转换至工作状态。若第一触控区未接收到触碰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一触控层自工作状态转换至侦测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触控区用以接收第一触碰信号或第二触碰信号。控制器根据第一触碰信号控制第一触控层自侦测状态转换至工作状态,或根据第二触碰信号控制第一触控层自工作状态转换至侦测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触控区划分为虚拟按键引导块与虚拟按键区。虚拟按键引导块用以接收第一触碰信号或第二触碰信号。控制器根据第一触碰信号控制第一触控层自侦测状态转换至工作状态,或根据第二触碰信号控制第一触控层自工作状态转换至侦测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触控区、第二触控区以及第三触控区中的任一者用以接收电磁信号。控制器根据电磁信号控制第二触控层自侦测状态转换至工作状态。若第一触控区、第二触控区以及第三触控区中的任一者未接收到电磁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二触控层自工作状态转换至侦测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触控层对应于第三触控区。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更包括设置于机体内的第一油墨层与第二油墨层。第一油墨层位于第一触控层上。第二油墨层位于第一触控层与第二触控层之间。第一触控层位于第一油墨层与第二油墨层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机体包括第一机壳与设置于第一机壳上的第二机壳。第一油墨层、第一触控层、第二油墨层以及第二触控层堆栈于第二机壳与第一机壳之间,且控制器设置于第一机壳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98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