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范围控制电路、音频处理芯片及其音频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69168.1 | 申请日: | 2020-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4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 发明(设计)人: | 朱马;姚炜;黄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G3/00 | 分类号: | H03G3/00;H03G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姚璐华 |
| 地址: | 20119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范围 控制电路 音频 处理 芯片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动态范围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并行增益生成模块,每个所述增益生成模块具有单独的增益生成器和增益平滑处理模块;所述增益生成模块用于对其接收的输入信号进行增益处理,形成输出增益,并基于所述输出增益,设置压缩时间和释放时间;同一个所述增益生成模块中,所述增益生成器用于对所属增益生成模块的输入信号进行增益处理,所述增益平滑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增益生成器的输出增益,设置所述压缩时间和所述释放时间;
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所述增益生成模块的输出增益以及所述动态范围控制电路接收的初始输入数据,输出目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范围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所述增益生成模块,该N个所述增益生成模块依次为第1增益生成模块至第N增益生成模块,对应输出第1输出增益至第N输出增益;N为大于1的正整数;各个所述增益生成模块的输出增益属于对数域;
如果N=2,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计算第1输出增益与第2输出增益的和值,基于所述和值与所述初始输入数据,计算所述目标数据;
如果N大于2,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获取第1输出增益至第N-1输出增益中的最小值,计算所述最小值与第N输出增益的和值,基于该和值与所述初始输入数据,计算所述目标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范围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4个所述增益生成模块,分别为第1增益生成模块至第4增益生成模块,对应输出第1输出增益至第4输出增益;
所述输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1输出增益至第3输出增益中的最小值、所述第4输出增益以及所述初始输入数据,生成所述目标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范围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如果N=2,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计算第1输出增益与第2输出增益的和值,基于反对数运算计算所述和值对应的线性域数值,计算所述线性域数值与所述初始输入数据的乘积,将该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数据;
如果N大于2,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1输出增益至所述第N-1输出增益中的最小值,计算所述最小值与所述第N输出增益的和值,基于反对数运算计算所述和值对应的线性域数值,计算所述线性域数值与所述初始输入数据的乘积,将该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态范围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如果N大于2,所述输出模块包括:
比较器,用于获取第1输出增益至第N-1输出增益中的最小值;
加法器,用于计算所述最小值与第N输出增益的和值;
相乘器,用于计算所述线性域数值与所述初始输入数据的乘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范围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增益生成模块的增益生成器分别为限制器、压缩器、扩展器和噪声去除效果器;
所述扩展器所属的增益模块为所述第四增益生成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范围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所述增益生成模块,该N个所述增益生成模块依次为第1增益生成模块至第N增益生成模块,对应输出第1输出增益至第N输出增益;N为大于1的正整数;各个所述增益生成模块的输出增益属于线性域:
如果N=2,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计算第1输出增益、第2输出增益和所述初始输入数据的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数据;
如果N大于2,所述输出模块用于获取第1输出增益至第N-1输出增益中的最小值,计算所述最小值、第N输出增益与所述初始输入数据的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范围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生成器为压缩器,用于在其输入信号超过第一阈值时,开始压制所述输入信号,以输出其所属增益生成器的输出增益;
其中,所述输出增益相对于所述输入信号的压制程度与第一比例参数相关,所述输出增益相对于所述输入信号的平滑度与第一平滑过渡参数相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916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