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的管件对接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4909.7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2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窜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王雨 |
地址: | 311600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下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动化 机械 对接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的管件对接夹具,涉及管件对接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管件对接夹紧操作比较繁琐,在焊接等操作时无法转动,影响工作效率,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包括工作台支架顶部转动连接有一组同步花键轴;所述工作台支架顶部滑动连接有两组对接工作台;所述对接工作台前部转动连接有一组转辊手轮;所述对接工作台前部底端转动连接有一组同步带轮;所述对接工作台后部固定连接有一组内部设置有螺旋滑槽的翻转滑槽。本发明专利通过先夹紧再对齐的操作方式操作更加简单,花键轴使同步带轮同步转动带动管件同步转动,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焊接操作;压紧装置向外旋转方便取出对接完成的管件和放入新的需要对接的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件对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的管件对接夹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中,根据使用要求,管类、筒类或者柱类等圆形件的焊接是非常普遍的,对焊前需要将进行焊接的管件进行对接,保证两圆形件的对接端的间隙均匀,现有的对接夹具将需要对接的管件放入夹具的对接槽中,使用螺栓等将管件进行夹紧,在通过焊枪等对完成对接的管件进行焊接。
例如申请号:CN201811131205.8的中国发明专利,该发明公开了涉及一种起重铺管船管件焊接专用的智能化固定对接夹具,包括底板,底板上安装有固定支撑框,固定支撑框的内壁上设置有执行转动机构,底板上安装有固定对接机构,固定对接机构位于执行转动机构的正上方。该发明可以解决现有起重铺管船上焊接钢管过程中存在的需要人工控制两根钢管对接贴合,需要人工控制钢管焊接的轨迹,人工控制钢管对接误差大,影响钢管焊接的效果,人工控制钢管刚接轨迹不均匀,容易导致漏焊错等,影响钢管的使用效果,容易导致资源泄露,存在污染环境的隐患人工对接钢管劳动强度大与工作效率低等难题,可以实现起重铺管船上自动化智能对接钢管的功能。
基于上述,现有的管件对接夹紧多采用固定底座夹紧的形式,操作人员需要先将一侧的管件对齐夹具夹紧,再将另一侧的管件放入到夹具中,与已经固定好的管件进行对接,在将管件进行夹紧,操作比较繁琐,比较耗费操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在管件对接后进行焊接等操作时,由于管件被夹紧无法转动,焊接时需要将夹具重新松开并转动一定角度后再锁紧,操作比较麻烦,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夹具锁紧机构遮挡工作台,安装时需要绕开夹紧机构,增加了操作的动作,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的管件对接夹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的管件对接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管件对接夹紧多采用固定底座夹紧的形式,操作人员需要先将一侧的管件对齐夹具夹紧,再将另一侧的管件放入到夹具中,与已经固定好的管件进行对接,在将管件进行夹紧,操作比较繁琐,比较耗费操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在管件对接后进行焊接等操作时,由于管件被夹紧无法转动,焊接时需要将夹具重新松开并转动一定角度后再锁紧,操作比较麻烦,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夹具锁紧机构遮挡工作台,安装时需要绕开夹紧机构,增加了操作的动作,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自动化机械的管件对接夹具,包括工作台支架;所述工作台支架顶部转动连接有一组同步花键轴;所述工作台支架顶部滑动连接有两组对接工作台;所述对接工作台前部转动连接有一组转辊手轮;所述转辊手轮后部固定连接有一组驱动锥齿轮;所述对接工作台前部底端转动连接有一组同步带轮;所述同步带轮滑动连接在同步花键轴上,同步带轮左侧固定连接有一组从动锥齿轮,驱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组成锥齿轮传动机构;所述同步带轮与两组驱动转辊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组成同步带传动机构;所述对接工作台后部固定连接有一组内部设置有螺旋滑槽的翻转滑槽;所述对接工作台后部滑动连接有一组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顶部弹性连接有两组对称的压紧夹块。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支架顶部设置有一组工作台滑轨,压紧装置前部固定连接有一组从动滑块,从动滑块滑动连接在工作台支架后部的滑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窜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窜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49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