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同轴度测量仪的防泄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4314.1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2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蒋忠亮;许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J15/10 | 分类号: | F16J15/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同轴 测量仪 泄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同轴度测量仪的防泄漏装置,装药口1为战斗部装药口,装药口1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平面,装药口1的第一上端平面为凸凹不平的端面,装药口1的第一上端平面上带有第一圆孔,装药口1的第一圆孔用于往战斗部内腔中装入战斗部装药;本发明的密封圈由环向一周均匀分布的销钉进行轴向挤压,环向一周的销钉相互之间无连接,安装完成后,密封圈根据装药口端面的凸起以及凹陷程度相应调整自身形状,与其严丝合缝接触,从而实现了不平整端面的密封,保证了战斗部的使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密封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端面密封装置,特别涉及基于同轴度测量仪的防泄漏装置。
背景技术
体爆轰战斗部内部装填高能液相燃料,通过炸药爆炸抛撒驱动作用,高能液相燃料被抛撒到空气中,高能液相燃料雾化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大范围的活性云团,再经炸药二次起爆,活性云团产生体爆轰,释放出强烈的冲击波,冲击波威力超过多倍质量TNT的爆炸威力,是威力最大的非核武器之一。
体爆轰战斗部爆炸威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内部装填燃料能量的提高,贵大勇等人在文献“高威力FAE液态燃料的优化选择”(火炸药学报,2016年,第3期14页)中报道:在液态燃料中加入金属粉末,液相燃料与金属粉末混合后形成固液相混合燃料,由于金属粉末热值很高,可以大幅度提高体爆轰战斗部内部燃料的能量。固液相混合燃料混合后,通常再加入凝胶剂,避免金属粉末和液相燃料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分层。
体爆轰战斗部的壳体为内部具有密封性的腔体,最上端开有装药口,通过装药口装入凝胶化固液相混合燃料,再对装药口进行密封。使用的密封方法为:在装药口的上端面加工环向密封槽,密封槽内安装环形密封圈,上端安装盖板,盖板将密封圈压紧,实现密封。
但实际装药过程中,固液相混合燃料和凝胶剂在捏合机中混合均匀后,再灌入战斗部壳体。为了确保装满,通常以混合燃料装至溢出为止。再对溢出的混合燃料进行清理。但凝胶化以后的金属粉末粘接力很大,装药口外部以及密封槽内的金属粉末,粘接牢固而且粘接成块,很难完全清理干净。混合燃料本身对摩擦和冲击比较敏感,为了安全起见,清理不掉的金属粉末一般不再继续清理。残留的金属粉末使得装药口上端面凸凹不平,装药口上端变为不平整端面,在装药口上端安装密封圈以及上端盖板时,盖板和装药口的端面很难再严丝合缝的接触。装配完成后,密封圈环向上各部位被挤压的程度不同,装药口端面凸起处,密封圈挤压充分,能够实现密封,装药口端面凹陷处,密封圈未受到挤压,无法实现密封。一旦发生泄漏,将导致战斗部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基于同轴度测量仪的防泄漏装置,密封圈由环向一周均匀分布的销钉进行轴向挤压,环向一周的销钉相互之间无连接,安装完成后,密封圈根据装药口端面的凸起以及凹陷程度相应调整自身形状,与其严丝合缝接触,从而实现了不平整端面的密封,保证了战斗部的使用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同轴度测量仪的防泄漏装置,包括同轴度测量仪、装药口1和密封圈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盖板2、销钉4、弹簧5和压板6;
装药口1为战斗部装药口,装药口1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平面,装药口1的第一上端平面为凸凹不平的端面,装药口1的第一上端平面上带有第一圆孔,装药口1的第一圆孔用于往战斗部内腔中装入战斗部装药;
装药口1的第一圆孔轴线垂直于地面;
密封盖板2为第二圆板,密封盖板2的第二圆板为回转体,密封盖板2的第二圆板的下端面为第二下端圆平面,密封盖板2的第二圆板的上端面为第二上端圆平面,密封盖板2的第二下端圆平面上带有第二环形凹槽,密封盖板2的第二上端圆平面上带有周向均布的第二圆形通孔,密封盖板2的第二圆形通孔轴线分布圆直径和密封盖板2的第二环形凹槽平均直径相同,密封盖板2的第二环形凹槽平均直径为密封盖板2的第二环形凹槽内径和外径的算数平均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未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4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