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发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2046.X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3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加强;倪舒原;孙凌;范秀磊;李昂;周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F03B11/08;F03B11/00;E04D13/04;F04D13/08;F21S9/02;F21S9/03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卓小彬 |
地址: | 221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屋面 雨水 回收 利用 发电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屋面雨水回收利用发电系统,包括安装在住宅楼上的初期雨水弃流管,雨水花园,地下调节池以及太阳能路灯;所述初期雨水弃流管用于过滤屋面雨水中杂质,并排除过滤后的雨水和含有杂质的雨水;其中,过滤后的雨水经过落水管排入地下调节池,含有杂质的雨水经过排水管流入雨水花园中;经过住宅楼每层的所述落水管均经过安装有水轮发电机的水轮发电箱;所述水轮发电机产生的电能通过输电线存储在为太阳能路灯供电的蓄电池内。通过本发明实现人与自然相协调发展,降低能源消耗,低碳环保的生活环境设计,实现雨水利用的最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技术、海绵城市技术,对降雨进行合理有效的收集利用,并对雨洪控制进行生态可持续的利用,具体地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筑面积增加,一部分雨水落在建筑物屋顶被直接排放,如果能将其稍加利用,将雨水在高层建筑上积聚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就能缓解很多城市出现的能源短缺问题,再结合雨水花园系统,可对现代化海绵城市做出一份贡献,并对于开发多样性城市屋顶雨水管理技术,缓解城市能源短缺具有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屋面降雨合理发电,利用螺旋流配合滤层将初期雨水过滤分离,充分利用洁净雨水的势能进行发电;利用雨水花园,将绿化区雨水收集结合屋顶雨水再利用,并涵养地下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住宅楼上的初期雨水弃流管,雨水花园,地下调节池以及太阳能路灯;
所述初期雨水弃流管用于过滤屋面雨水中杂质,并排除过滤后的雨水和含有杂质的雨水;其中,过滤后的雨水经过落水管排入地下调节池,含有杂质的雨水经过排水管流入雨水花园中;
经过住宅楼每层的所述落水管均经过安装有水轮发电机的水轮发电箱;所述水轮发电机产生的电能通过输电线存储在为太阳能路灯供电的蓄电池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发电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初期雨水弃流管的顶端安装有收集屋面雨水的屋顶雨水斗;
所述初期雨水弃流管,包括外管,以及安装在外管内的螺旋管;所述螺旋管内壁上设有若干个滤孔,且在外部设有过滤层;
在所述螺旋管上端的进水口设有阻流器。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发电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雨水花园,用于对含有杂质的雨水的过滤净化;其由地表向下依次设有土壤种植层,砂层,砾石层。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发电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地下调节池,包括位于其上部的检修口,连通雨水花园和地下调节池的穿孔管,以及用于为灌溉提供动力的潜水泵;
所述地下调节池上部侧壁上还设有将溢出的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的溢流管。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发电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水轮发电机通过法兰固定在水轮发电箱内;所述水轮发电机,包括驱动叶片,驱动叶片转动切割磁感线动能转化成电能的发电装置,以及水轮发电机外壳。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屋面雨水回收利用发电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太阳能路灯的开启/关闭,以及潜水泵的开启/关闭,二者均采用PLC控制箱实现控制。
本发明有益技术效果:
一、降雨时屋顶雨水经过初期雨水弃流管,该管由一层滤层划分内管和外管;内管使用螺旋管壁,促使产生螺旋流动;雨水通过滤层得到干净的雨水,由外管下部的落水管流下,产生动能推动发电水轮转动发电,最终将雨水产得电能存入太阳能路灯下蓄电池备用,雨水则沿着落水管线进入地下调节池存储,作为补充水源。
二、沿路设置太阳能路灯,将太阳能导入上述蓄电池储存和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20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