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年生人工草地生物量连续多年取样测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59292.X | 申请日: | 2020-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3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郭正刚;张静;庞晓攀;王倩;杨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红阳 |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年生 人工 草地 生物量 连续 多年 取样 测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人工草地生产力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多年生人工草地在取根样条件下稳定准确测定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本发明是通过在人工草地中设置固定样方的方法,然后以固定样方的中心点为圆心,继续设置半径为1.5m的固定样方保护区,保护区的设立可以避免由于固定样方周围根系取样导致植株密度的变化,导致地上产量测定的不稳定和不准确。接着根据需要将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划分成若干等分,在保护区外进行根系的取样,这样不论一年取根样几次,或者连年取根样,均不会影响多年生人工草地地上生产力的测定。这种测定方法可以达到精确的连续监测多年生人工草地根系和地上生产力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年生人工草地生物量连续多年取样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奶业振兴”和“粮改饲”等政策的实施,人工草地面积逐年增加,而我国人工草地的建植通常以多年生草本作物为主,在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中为了判断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对地上生产力的影响,需要在生长季内取植物根样来监测植株根系的形态学特性和生理特性,从而判断根系特征与地上生产力的关系。此外,多年生人工草地通常可持续生长5-10年,因而监测根系的生长发育十分必要。但是连年持续的根系的取样过程会造成人工草地群体密度的改变,这势必就会改变人工草地的地上生产力,进而影响人工草地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上生产力的测定。
目前,不论是科学试验还是生产实践中,在分析根系特征与地上生产力的关系时,采用的都是随机样方法。从测定的科学性上来讲,随机取样法可能出现样方重叠的问题,即随机样方可能会被再次扔在取了根样的地方,这就使得地上生产力测定不准确;生产中为了避免样方的重叠,研究者通常会避开取了根样的地方,这又违背了随机样方法的原则;从耗材的角度来讲,随机样方法需要制作多个样方,这就加大了花费;再者,已有的研究要么就是为了以研究根系为目的而没有考虑地上部分。目前已有的测定根系和地上生物量的方法都是分开考虑,没有考虑根系取样后对地上生物量测定的影响。
因此,在多年生人工草地中取根样的条件下,依然选用随机样方测定根系和地上生产力显然是不合理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多年生人工草地中既取根样,又不影响地上产量的测定的取样方法,旨在精准、方便测定人工草地地上生产力和根系特征,这极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能快速、准确的测定人工草地的地上生产力和根系特征。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草地取根样条件下稳定测量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产量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在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人工草地中设置大小为N m×N m的固定样方,其中N为自然数;
(2)以固定样方的中心为圆点,设置一个半径为B≥0.5m,的圆,作为固定样方保护区域;
(3)以圆做边界,将其外部标记为根系取样区域;
(4)若根系一年进行多次取样或者取样的要延续多年,则将根系取样区均分成若干等分,并且根据需要将每一个部分进行标记,然后每年在相应的区域内取样。
进一步的,步骤(1)中,固定样方法的设置方法为:首先,在标记为A的人工草地内,在距离草地边界1.5m以内的区域内沿样地对角线设置3个1m×1m样方,确保样方间距大于2m;接着,将这三个样方标记,并进行固定。
步骤(2)中固定样方设置完成后,以固定样方的中心为圆点,做半径为1.5m的圆,标记此圆,标记区以内固定样方以外的区域即为固定样方保护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92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本关键词识别方法及相关设备
- 下一篇:共享集群密钥的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