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贷后监控处理方法、系统及各节点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9197.X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1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梁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G06F21/64;G06F16/27;G06F16/2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薛平;吕俊刚 |
地址: | 1008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监控 处理 方法 系统 节点 | ||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贷后监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贷后监控处理参与方节点构成区块链网络;所述贷后监控处理参与方节点包括:金融机构节点、商务公司节点和外包催收公司节点;所述基于区块链的贷后监控处理方法包括:
金融机构节点将贷款数据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商务公司节点接收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的贷款数据信息,将贷款回访数据追加到贷款数据信息中,得到更新后的贷款数据信息,将更新后的贷款数据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外包催收公司节点接收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的更新后的贷款数据信息,将外包催收记录数据追加到所述更新后的贷款数据信息中,得到全流程的贷款数据信息,将全流程的贷款数据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金融机构节点接收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的全流程的贷款数据信息,根据全流程的贷款数据信息生成共识验证请求,将共识验证请求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商务公司节点和外包催收公司节点接收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的共识验证请求,进行共识验证处理,在验证通过后,发送验证通过结果至区块链网络;
金融机构节点在接收到商务公司节点和外包催收公司节点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的验证通过结果后,根据全流程的贷款数据信息,以及预先建立的风险等级识别模型,识别不同用户的风险级别,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用户进行不同的状态操作处理,得到更新后的全流程贷款数据信息,将更新后的全流程贷款数据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商务公司节点和外包催收公司节点接收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的更新后的全流程贷款数据信息,将更新后的全流程贷款数据信息展示给用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贷后监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金融机构节点接收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的全流程的贷款数据信息,根据全流程的贷款数据信息生成共识验证请求,将共识验证请求发送至区块链网络,包括:
金融机构节点接收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的全流程的贷款数据信息,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根据全流程的贷款数据信息生成共识验证请求,将共识验证请求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商务公司节点和外包催收公司节点接收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的共识验证请求,进行共识验证处理,在验证通过后,发送验证通过结果至区块链网络,包括:
商务公司节点和外包催收公司节点接收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的共识验证请求,利用预先得到的密钥进行解密处理后,进行共识验证处理,在验证通过后,发送验证通过结果至区块链网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贷后监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商务公司节点或外包催收公司节点在验证不通过时,发送验证不通过结果至区块链网络;
金融机构节点在接收到商务公司节点和/或外包催收公司节点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的验证不通过结果后,生成贷后预警信息,将贷后预警信息发送给用户。
4.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贷后监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贷后监控处理参与方节点构成区块链网络;所述贷后监控处理参与方节点包括:金融机构节点、商务公司节点和外包催收公司节点;所述基于区块链的贷后监控处理方法包括:
将贷款数据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接收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的全流程的贷款数据信息;
根据全流程的贷款数据信息生成共识验证请求;
将共识验证请求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在接收到商务公司节点和外包催收公司节点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的验证通过结果后,根据全流程的贷款数据信息,以及预先建立的风险等级识别模型,识别不同用户的风险级别;
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用户进行不同的状态操作处理,得到更新后的全流程贷款数据信息;
将更新后的全流程贷款数据信息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贷后监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全流程的贷款数据信息生成共识验证请求,包括: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根据全流程的贷款数据信息生成共识验证请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贷后监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接收到商务公司节点和/或外包催收公司节点通过区块链网络发送的验证不通过结果后,生成贷后预警信息,将贷后预警信息发送给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919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倾倒的显示屏支架
- 下一篇: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库表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