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识别终端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6967.5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4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窦逸辛;柴培林;赖嘉伟;卞凯;傅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贺琳 |
地址: | 2001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识别 终端 异常 检测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生物识别终端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数据处理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生物识别终端的历史识别数据,历史识别数据包括第一生物特征数据,以及第一生物特征数据与识别数据库中样本生物特征数据的相似度参数值;基于历史识别数据,得到与各相似度参数值下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关联的第一分布特征;在第一分布特征不符合预设的任意一个标准分布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生物识别终端发生异常,标准分布条件与未发生异常的生物识别终端在各相似度参数值下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分布特征相关。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对出现异常的生物识别终端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识别终端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生物识别可应用的场景正在逐渐增多,例如,交易场景、考勤场景、通行场景等。
为了避免生物识别发生异常,现阶段会通过引入丰富多样的生物特征样本训练生物识别模型,从而提高生物识别模型的稳定性,降低生物识别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可能性。但生物识别终端还可能因为硬件或外部影响因素等出现异常。由于进行生物识别的不同生物识别终端的软件、硬件以及外部影响因素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难以实现对出现异常的生物识别终端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识别终端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对出现异常的生物识别终端的检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识别终端异常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生物识别终端的历史识别数据,历史识别数据包括第一生物特征数据,以及第一生物特征数据与识别数据库中样本生物特征数据的相似度参数值;基于历史识别数据,得到与各相似度参数值下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关联的第一分布特征;在第一分布特征不符合预设的任意一个标准分布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生物识别终端发生异常,标准分布条件与未发生异常的生物识别终端在各相似度参数值下第二生物特征数据的分布特征相关。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识别终端异常检测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生物识别终端的历史识别数据,历史识别数据包括第一生物特征数据,以及第一生物特征数据与识别数据库中样本生物特征数据的相似度参数值;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历史识别数据,得到与各相似度参数值下第一生物特征数据关联的第一分布特征;异常判定模块,用于在第一分布特征不符合预设的任意一个标准分布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生物识别终端发生异常,标准分布条件与未发生异常的生物识别终端在标准条件中各相似度参数值下与第二生物特征数据关联的分布特征相关。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识别终端异常检测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第一方面中的生物识别终端异常检测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的生物识别终端异常检测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69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