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计算机的多梁式预制梁桥的布梁数测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6439.X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1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胡方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计算机 多梁式 预制 布梁数 测算 方法 | ||
1.基于计算机的多梁式预制梁桥的布梁数测算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桥梁给定的桥宽计算横向布梁数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所述横向布梁数量大于或等于2;
步骤1.1、计算主要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桥梁的总体设计方案,提取主要控制参数,并计算梁数估算最小值NBMIN、计算梁数估算最大值NBMAX、计算初始的两侧边梁中心距DT和计算初始的梁数NB;
所述主要控制参数包括桥宽W、最大梁距DMAX、最小梁距DMIN、推荐梁距D、防撞护栏外包宽R和初始边梁中心至外边缘宽DS;
步骤1.2、判定是否处于少梁状态;
如初始的两侧边梁中心距DT小于推荐梁距D,则认为桥梁处于少梁状态;如初始的两侧边梁中心距DT大于或等于推荐梁距D,则认为桥梁处于正常状态;
如桥梁处于少梁状态,则修正的梁数NB1等于初始的梁数NB加2,公式为:NB1=NB+2;
如桥梁不处于少梁状态,则修正的梁数NB1等于初始的梁数NB加1,公式为:NB1=NB+1;
计算修正的梁距DL1,公式如下:
DL1=DT/(NB1-1) 式5;
步骤1.3、判定修正的梁距DL1及修订的梁数NB1是否合理;
复核所述修正的梁距DL1是否大于等于最小梁距DMIN,如所述修正的梁距NB1大于等于最小梁距DMIN,则第一次最小判断变量A1等于1;其他情况,则所述第一次最小判断变量A1等于0;
复核所述修正的梁距DL1是否小于等于最大梁距DMAX,如所述修正的梁距NB1小于等于最大梁距DMAX,则第一次最大判断变量B1等于1;其他情况,则所述第一次最大判断变量B1等于0;
如A1乘以B1等于1,则认为修正的梁距DL1合理,令第二次修正的梁距DL2等于所述修正的梁距DL1,第二次修正的梁数NB2等于所述修正的梁数NB1;
如A1乘以B1不等于1,则认为修正的梁距DL1及修订的梁数NB1不合理,进行第二次修正;
步骤1.4、再次判定所述第二次修正的梁距DL2是否合理,即判定初始边梁中心至外边缘宽DS是否需要调整;
若所述第二次修正的梁距DL2大于等于最小梁距DMIN,则第二次最小判断变量A2等于1;其他情况,则所述第二次最小判断变量A2等于0;
若所述第二次修正的梁距DL2小于等于最大梁距DMAX,则第二次最大判断变量B2等于1;其他情况,则所述第二次最大判断变量B2等于0;
如A2乘以B2等于1,则所述第二次修正的梁距DL2合理,令第三次修正的梁距DL3等于所述第二次修正的梁距DL2;如A2乘以B2不等于1,则认为修正的梁距DL2、初始边梁中心至外边缘宽DS不合理,进行第三次修正;
步骤1.5、计算梁数取用最小值NBMINR及梁距取用最大值DLMAXR;
根据所述桥宽W,计算所述梁数取用最小值NBMINR,令所述梁数取用最小值NBMINR等于所述第二次修正的梁数NB2,即NBMINR=NB2;
令所述梁距取用最大值DLMAXR等于所述第三次修正的梁距DL3,公式为:DLMAXR=DL3;
步骤1.6、计算梁数取用最大值NBMAXR;
根据所述梁数估算最大值NBMAX,计算对应情况下的最小梁距DLMIN,公式如下:
DLMIN=DT/(NBMAX-1) 式7;
如所述最小梁距DLMIN大于等于所述最小梁距DMIN,则第三次最小判断变量A3等于1;其他情况,则所述第三次最小判断变量A3等于0;
如所述最小梁距DLMIN小于等于所述最大梁距DMAX,则第三次最大判断变量B3等于1;其他情况,则所述第三次最大判断变量B3等于0;
如A3乘以B3等于1,则认为所述最小梁距DLMIN合理,令梁数取用最大值NBMAXR=NBMAX;如A3乘以B3不等于1,则所述最小梁距DLMIN不合理,需进行梁数修正;
步骤1.7、判定所述梁数取用最大值NBMAXR对应的修正试算最小梁距DLMINRR是否合理,即判定初始边梁中心至外边缘宽DS是否需要调整;
根据所述梁数取用最大值NBMAXR,计算试算最小梁距DLMINR,公式如下:
DLMINR=DT/(NBMAXR-1) 式8;
如所述试算最小梁距DLMINR大于等于所述最小梁距DMIN,则第四次最小判断变量A4等于1;其他情况,则所述第四次最小判断变量A4等于0;
如所述试算最小梁距DLMINR小于等于所述最大梁距DMAX,则第四次最大判断变量B4等于1;其他情况,则所述第四次最大判断变量B4等于0;
如A4乘以B4等于1,则认为所述试算最小梁距DLMINR合理,所述修正试算最小梁距DLMINRR=DLMINR,按最大梁数修正的边梁中心至外边缘宽DSRR=DS;如A4乘以B4不等于1,则认为所述最小梁距的试算值DLMINR、初始边梁中心至外边缘宽DS不合理,需修正梁距,获得合理的修正试算最小梁距DLMINRR和DSRR;
步骤1.8、提取梁数计算结果;包括所述梁数取用最小值NBMINR、所述梁距取用最大值DLMAXR、按最小梁数修正的边梁中心至外边缘宽DSR,所述梁数取用最大值NBMAXR、所述修正的试算的最小梁距DLMINRR、按最大梁数修正的边梁中心至外边缘宽DSRR;
步骤2、针对所述桥梁某一变宽跨或某一变宽联,连续梁按多跨布置形成的一联,提供合理布梁数量,所述布梁数量大于或等于2;
步骤2.1、计算主要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桥梁总体设计方案,提取所述桥梁某一变宽跨或某一变宽联,连续梁按多跨布置形成的一联的小里程侧的控制参数;
所述主要控制参数包括小里程侧的桥宽WS,对于连续梁的某一变宽联,采用小里程侧边墩的桥宽、大里程侧的桥宽WL,对于连续梁的某一变宽联,采用大里程侧边墩的桥宽、最大梁距DMAX、最小梁距DMIN、推荐梁距D、防撞护栏外包宽R和边梁中心至外边缘宽DS;
步骤2.2、计算小里程侧和大里程侧的梁数区间;
按照所述步骤1,计算小里程侧的桥宽WS对应的梁数取用最小值NBMINRS、梁数取用最大值NBMAXRS,且梁数取用最小值NBMINRS、梁数取用最大值NBMAXRS 构成一个小里程侧梁数解集NUMS;
按照所述步骤1,计算大里程侧的桥宽WL对应的梁数取用最小值NBMINRL、梁数取用最大值NBMAXRL,且梁数取用最小值NBMINRL、梁数取用最大值NBMAXRL构成另一个大里程侧梁数解集NUML;
步骤2.3、计算小里程侧和大里程侧的梁数交集;
判定小里程侧梁数解集NUMS与大里程侧梁数解集NUML是否存在交集;
如小里程侧梁数解集NUMS与大里程侧梁数解集NUML存在交集ITS,则令某一变宽跨或某一变宽联的推荐梁数为所述交集ITS中的最小值;
如小里程侧梁数解集NUMS与大里程侧梁数解集NUML不存在交集ITS,则需增大小里程侧的桥宽WS重新计算,直至小里程侧梁数解集NUMS与大里程侧梁数解集NUML能够求出交集ITS为止;
所述交集ITS中的最小值即是某一变宽跨或某一变宽联的推荐梁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643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