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宫腔灌注丹红注射液在防治血瘀型宫腔粘连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855356.9 申请日: 2020-08-24
公开(公告)号: CN111991439A 公开(公告)日: 2020-11-27
发明(设计)人: 殷岫绮;周一辰;陈欣敏;曾薇薇;杨冰祎;蒋国静;陆齐天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主分类号: A61K36/537 分类号: A61K36/537;A61K9/08;A61P15/00;A61K36/286
代理公司: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代理人: 周春洪
地址: 200021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灌注 注射液 防治 血瘀型宫腔 粘连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宫腔灌注丹红注射液在制备防治血瘀型宫腔粘连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优点在于:中医外治法是中医治疗技术以及中医智慧的结晶产品,既可以降低内服药的不良反应及对肝肾的损伤,又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宫腔灌注法是将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直接注入宫腔,使药物直达病所,药物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迅速吸收,使局部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松解粘连,改善子宫微血管的血流灌注,改善胚胎着床微环境,提高宫腔粘连临床治疗效果,而无药物败胃之弊。同时,拓展丹红注射液静脉给药以外的给药方式,拓宽丹红注射液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开拓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丹红注射液在防治血瘀型宫腔粘连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丹红注射液采用丹参、红花这一经典配伍,功能主治为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症见:胸痛,胸闷,心悸,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等症。本药品通过现代工艺将中药丹参与红花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按配方所制成的复方中成药注射液。复方制剂中的化学成分有些许的变化,但它的主要有效成分仍然以丹参酮、丹参多酚、红花黄色素等为主,在功效方面仍然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聚集、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目前临床治疗对于它的应用集中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部分消化系统的疾病之内,在脑梗后遗症、冠心病这类以“瘀”为主要病机的疾病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丹红注射液整体安全有效,操作简便,不足之处在于丹红注射液给药途径是静脉,没有用于宫腔灌注,还有丹红注射液目前的适应症里没有妇科疾病。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由于宫腔操作、感染等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宫腔失去原有解剖形态的妇科疾病,是人工流产术后继发月经异常和继发性不孕的最常见的原因,对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也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宫腔粘连的发生与妊娠、创伤、感染等密切相关,其中妊娠是主要的易感因素占90.8%,66.7%发生在分娩后或流产后刮宫。基底层子宫内膜受到创伤、感染,缺血缺氧,局部内分泌和免疫调节因子失衡,产生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造成子宫内膜纤维化,形成粘连带,损伤裸露的内膜对雌激素反应低下难以修复,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受精卵着床环境不佳,妊娠率低。我国是宫腔粘连发病大国,手术治疗与术后辅助治疗相结合已成为宫腔粘连的共识治疗方法。

血瘀型宫腔粘连是由于宫腔操作、感染等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宫腔失去原有解剖形态,表现为经血量少,色暗红,或夹有小血块;小腹胀痛不适,经行痛减,或伴胸胁胀痛,腰骶疼痛,舌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沉涩或沉弦的妇科疾病。

中国专利文献CN105943605A,公开了丹红注射液作为特非那定心脏不良反应拮抗剂的应用。中国专利文献CN104666412A,公开了一种丹红注射液作为CYP酶抑制剂的应用。但是关于丹红注射液在防治血瘀型宫腔粘连中的应用,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丹红注射液新用途。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丹红注射液在制备防治宫腔粘连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丹红注射液在制备防治血瘀型宫腔粘连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宫腔灌注丹红注射液在制备防治血瘀型宫腔粘连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优点在于:中医外治法是中医治疗技术以及中医智慧的结晶产品,既可以降低内服药的不良反应及对肝肾的损伤,又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宫腔灌注法是将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直接注入宫腔,使药物直达病所,药物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迅速吸收,使局部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松解粘连,改善子宫微血管的血流灌注,改善胚胎着床微环境,提高宫腔粘连临床治疗效果,而无药物败胃之弊。同时,拓展丹红注射液静脉给药以外的给药方式,拓宽丹红注射液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开拓市场前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53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