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负氧离子监测数据质量管控及相关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4938.5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9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泉;肖晶晶;姚益平;郁珍艳;王阔;罗昶;王丽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气候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姚维 |
地址: | 3100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离子 监测 数据 质量 相关 设备 | ||
1.一种空气负氧离子监测数据质量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负氧离子监测数据质量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预置监测时间段内带时序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
依次对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进行界限值检查,若检查通过,则进行跳变值检查,若检查未通过,则将当前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存入错误值数据库或可疑值数据库;
依次对通过界限值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进行跳变值检查,若检查通过,则进行湿度检查,若检查未通过,则将当前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存入错误值数据库或可疑值数据库;
依次对通过跳变值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进行湿度检查,若检查通过,则进行正负离子比值检查,若检查未通过,则将当前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存入可疑值数据库;
依次对通过湿度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进行正负离子比值检查,若检查通过,则将当前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存入正确值数据库,若检查未通过,则将当前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存入可疑值数据库;
读取所述正确值数据库中存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并计算平均浓度,以及读取所述正确值数据库和所述可疑值数据库中分别存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并统计极值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负氧离子监测数据质量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对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进行界限值检查,若检查通过,则进行跳变值检查,若检查未通过,则将当前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存入错误值数据库或可疑值数据库包括:
依次判断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Ki是否满足L1≤Ki≤L2,其中,i取自然数,L1为预设的下界限值,L2为预设的上界限值;
若满足,则继续进行跳变值检查,若不满足,则判断Ki是否满足Ki<M,其中,M为负氧离子监测设备最大量程值;
若Ki<M,则将当前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存入可疑值数据库,若M≤Ki,则将当前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存入错误值数据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负氧离子监测数据质量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对通过界限值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进行跳变值检查,若检查通过,则进行湿度检查,若检查未通过,则将当前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存入错误值数据库或可疑值数据库包括:
依次计算通过界限值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的跳变值Ji,其中,Ji为前后两个观测时次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Ki-1与Ki差值的绝对值,i取正整数;
若Ki-1≤R1,则判断Ji是否满足Ji≤R2,若R1<Ki-1≤R3,则判断Ji是否满足Ji≤3Ki-1,若R3<Ki-1,则判断Ji是否满足Ji≤2Ki-1,其中,R1、R2、R3分别为预设的第一、二、三负氧离子浓度阈值,且R1<R2<R3;
若Ji≤R2或Ji≤3Ki-1或Ji≤2Ki-1,则判断Ji是否满足Ji=0且持续3个以上观测时次;若R2<Ji或3Ki-1<Ji或2Ki-1<Ji,则将当前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存入可疑值数据库;
若Ji=0且持续3个以上观测时次,则将当前检查的负氧离子浓度观测值存入错误值数据库,否则继续进行湿度检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气候中心,未经浙江省气候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49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