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脂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提锂颗粒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4612.2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5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玲;高文远;谢超;杨清;冯文平;郑贤福;夏适;谢晶磊;娄金东;邹娟;杨三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蓝长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B01J20/34;C22B26/12;C22B3/24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宁星耀;姜芳蕊 |
地址: | 410116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无机 纳米 粒子 复合 颗粒 | ||
一种树脂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提锂颗粒,由以下方法制成:将无机纳米粒子和偶联剂加入有机溶剂中,超声搅拌,得混合液,对混合液离心,真空干燥,研磨,得改性纳米粒子粉末A;将高分子聚合物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加热,超声搅拌至无沉淀,加入改性纳米粒子粉末A,继续超声搅拌,得粘稠的混合液B;将吸附剂前驱体与致孔剂混合均匀,加入到混合液B中,加入偶联剂,超声搅拌,得粘稠的混合物C;将混合物C抽真空处理,以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泡,使用造粒机制成圆柱形颗粒D;将圆柱形颗粒D真空干燥,即成。所得树脂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提锂颗粒结构稳定,溶损率小,循环寿命长,对锂的吸附容量大,使用水为溶剂脱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基提锂颗粒,具体涉及一种树脂基纳米粒子复合提锂颗粒。
背景技术
我国锂资源主要分布于盐湖卤水中,占中国锂总储量的80%,地理位置上主要是分布于青海及西藏地区。我国大多数盐湖卤水中的锂含量较低、Mg/Li比高,采用传统的盐湖提锂技术提取效率低,限制了盐湖提锂的工业化应用。
吸附法工艺简单,绿色环保,是一种从低浓度含锂溶液中提锂的有效方法,其主要媒介是锂离子选择性吸附剂。目前研究较多的锂离子吸附剂主要有:无定型氢氧化物吸附剂、离子筛型氧化物吸附剂、层状吸附剂、复合锑酸盐吸附剂和铝盐吸附剂。
现阶段吸附剂直接运用的缺点主要有三个:(1)常规的锂吸附剂呈现粉末状,流动性和渗透性差,溶损率高,机械强度差,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能实现工业化;(2)吸附剂造粒后比表面积下降较多,吸附容量低; (3)部分吸附剂在工作中需使用酸溶液洗脱锂离子,溶损严重,且产生大量的废液有害盐湖生态环境。
CN103316623A公开了一种制备球形锂离子筛吸附剂的方法,该方法将多聚糖与溶剂加热溶解混合,再将离子筛前驱体加入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粘稠溶液,再将粘稠溶液滴入石油醚等油相中,得到粒径为2~5mm的固体球形吸附剂。该方法采用锰系氧化物作为吸附剂前驱体,需要使用酸溶液洗脱锂离子,使得吸附剂在使用过程中结构易被破坏,导致溶损量大;这种造粒方式生产效率低,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
CN106975436A公开了一种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所用造粒粘结剂为含氯高分子聚合物和液氯,该方法的有机物用量很大,达到了粉体的28~50wt%,导致造粒后锂吸附剂的有效比表面积大幅下降,工作吸附容量偏低;且液氯是一种高度危险化学品,一旦泄漏,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CN101955210A公开了一种颗粒状锂离子筛,为棒状颗粒,其制备过程中采用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体,用来保护反应过程,对前驱物未做亲水性处理,所得锂离子筛有吸附作用但不满足作为吸附柱料的要求;制备过程中没有进行交联固化,产物在干燥后,会有一定的收缩及变形;该吸附剂需要使用酸溶液洗脱锂离子,会产生大量酸性废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锂的提取率高、结构稳定、溶损率小、使用水为溶剂脱附的树脂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提锂颗粒。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树脂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提锂颗粒,由以下方法制成:
(1)将无机纳米粒子和偶联剂加入有机溶剂中,超声震荡同时机械搅拌,得混合液,对混合液离心,真空干燥,研磨,得改性纳米粒子粉末A;
(2)将高分子聚合物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加热,超声震荡同时机械搅拌至无沉淀,加入步骤(1)所得改性纳米粒子粉末A,继续超声震荡同时机械搅拌,得粘稠的混合液B;
(3)将吸附剂前驱体与致孔剂混合均匀,加入到步骤(2)所得混合液B中,加入偶联剂,超声震荡同时机械搅拌,得粘稠的混合物C;
(4)将步骤(3)所得混合物C抽真空处理,以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泡,使用造粒机制成圆柱形颗粒D;
(5)将步骤(4)所得圆柱形颗粒D真空干燥,即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蓝长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蓝长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46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