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热源田间快速作业粮食烘干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53342.3 | 申请日: | 2020-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7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锐;费宗岳;姚寿广;蒋杜伟;吕国庆;王其浩;方海峰;沈妍;姚江;何晓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6B17/20 | 分类号: | F26B17/20;F26B21/00;F26B21/04;F26B25/00;F26B25/04;F26B25/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源 田间 快速 作业 粮食 烘干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热源田间快速作业粮食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室;粮食进口管道,与烘干室连接;粮食出口管道,与烘干室连接,并与粮食进口管道同轴设置;以及粮食输送搅拌机构,包括转轴、位于转轴中部设置的搅拌组件、位于转轴两端设置的螺旋蛟龙和用于驱动转轴旋转的驱动组件,转轴的一端从粮食进口管道穿入,穿过烘干室后从粮食出口管道穿出,搅拌组件位于烘干室内;其中粮食出口管道上设置有与燃烧室和热泵连通的热空气进气口,粮食进口管道上设置有与燃烧室连通的热空气出气口。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在烘干机烘干不及时、热源来源单一且费时耗能、效果不显著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粮食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热源田间快速作业粮食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很多粮食收获后,在贩卖或储存前,需要进行干燥,使其达到贩卖要求或增加保存时间。
传统的粮食干燥通常采用自然风干和晾晒等方法进行干燥,但耗时长,粮食表面易粘附沙土,并易滋生有害病菌,影响后期食用,且干燥质量受天气影响较大。采用粮食烘干装置能避免粮食表面粘附沙土,缩短烘干时间,且不受天气影响。但现有的粮食烘干装置存在着烘干不均匀、操作复杂、烘干不及时,热源来源单一,不节能环保;收割完之后再进行烘干,整个运输链就会很长,从而导致人力物资的浪费等问题。
随着粮种的改进,单产的提高和国家对粮食烘干设备的投资增加,建设大、中小型粮食烘干设施的越来越多,能否选配质量高、使用寿命长、经济实用、可靠性好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烘干设备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热源田间快速作业粮食烘干装置,有效解决了现在烘干机烘干不及时、热源来源单一且费时耗能、效果不显著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双热源田间快速作业粮食烘干装置,包括:
烘干室;
粮食进口管道,与所述烘干室连接;
粮食出口管道,与所述烘干室连接,并与所述粮食进口管道同轴设置;以及
粮食输送搅拌机构,包括转轴、位于所述转轴中部设置的搅拌组件、位于所述转轴两端设置的螺旋蛟龙和用于驱动所述转轴旋转的驱动组件,所述转轴的一端从所述粮食进口管道穿入,穿过所述烘干室后从所述粮食出口管道穿出,所述搅拌组件位于所述烘干室内;其中
所述粮食出口管道上设置有与燃烧室和热泵连通的热空气进气口,所述粮食进口管道上设置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热空气出气口。
进一步,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十字型叶片和波形叶片,所述十字型叶片垂直于转轴设置,所述十字型叶片沿所述转轴设置有多个,相邻的十字型叶片之间垂向设置,所述波形叶片呈螺旋状,沿所述转轴轴向延伸,与所述转轴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波形叶片与所述十字型叶片连接。
进一步,所述十字型叶片包括中心轴和四块沿轴向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轴侧壁上侧板,所述中心轴的两端设置有搅拌板,所述搅拌板的板面与所述中心轴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两块所述搅拌板垂向设置。
进一步,所述烘干室顶部敞口设置,所述烘干室的敞口面上一侧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烘干室上设置有用于根据烘干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调节盖板开口大小的盖板调整机构。
进一步,所述盖板调整机构包括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盖板内板面上的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气缸,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气缸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气缸安装在在所述烘干室外侧壁上,底端通过转动座与烘干室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气缸伸缩杆顶端与盖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盖板的内板面上斜设有水蒸气回收挡板,所述盖板于水蒸气回收挡板的落水端上设置有出水孔。
进一步,所述粮食进口管道上设置有进料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33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