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标签系统、插框以及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2566.2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9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匡立;胡健;闻已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李杭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签 系统 以及 识别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标签系统、插框以及识别方法,其用于提高光纤连接器组件是否已插入至对应的适配器内进行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所述标签系统包括插框,所述插框包括多个适配器,所述标签系统还包括光纤连接器组件和指示表面;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标签模块,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目标表面,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位置相背,所述目标表面用于设置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所述指示表面与所述标签信息对应,所述指示表面与所述适配器位置相背,所述指示表面用于设置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所插入的所述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签系统、插框以及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光网络设备中包括网络节点,该网络节点包括多个适配器,每个适配器用于插设固定光纤连接器组件。网络节点所包括的适配器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保证光信号能够准确地从源节点传输至目标节点,则需要准确地将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准确地插设入其对应的适配器内。
现有技术可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方式识别光纤连接器组件是否已准确地插入其对应的适配器内,具体地,在适配器处和光纤连接器组件处增加配对的RFID标签,通过专用的识别装置识别适配器的RFID标签和光纤连接器组件的RFID标签,若所检测的适配器的RFID标签和光纤连接器组件的RFID标签已配对,则确定该光纤连接器组件已插设入其对应的适配器内。
但是,通过RFID的方式进行识别,需要通过专用的识别装置,增加了识别的成本,而且在网络节点包括大量的适配器和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识别装置进行逐一的识别,降低了识别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标签系统、插框以及识别方法,其用于提高光纤连接器组件是否已插入至对应的适配器内进行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申请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标签系统,所述标签系统包括插框,所述插框包括多个适配器,所述标签系统还包括光纤连接器组件和指示表面;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标签模块,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目标表面,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位置相背,所述目标表面用于设置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所述指示表面与所述标签信息对应,所述指示表面与所述适配器位置相背,所述指示表面用于设置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所插入的所述适配器。
可见,采用本方面所示的标签系统,对插框进行拍摄即可获取到目标图像,根据目标图像即可直接判断出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所述标识信息所标识的适配器是否已配对,通过已配对的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所述适配器即可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可见,能够通过目标图像直接识别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是否连接至准确的适配器中,无需人工或专用的识别装置进行识别,提高了识别的精确性以及效率。
而且不同的标签模块的目标表面以及不同的所述指示件的指示表面均在可视范围或摄像范围内且互不重合,有效地避免了不同的标签模块之间、不同的指示件之间、标签模块和指示件之间出现相互干涉、缠绕等情况,降低了对标签系统进行维护的难度。
而且不同的标签信息之间、不同的标识信息之间,不同的标签信息和标识信息之间不会出现相互的遮挡,光纤连接器本体也不会对标签信息和/或标识信息造成遮挡,有效地提高了对光纤连接器本体和适配器是否已配对进行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出目标图像所包括的各个标签信息以及标识信息,即可实现对光纤连接器本体已插入的适配器的自动化录入,实现对插框所插设的各个光纤连接器本体以及各个光纤连接器本体已插入的适配器的录入和统计,提高了对标签系统的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资源以及适配器资源进行管理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25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