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气道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1990.5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9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民;吴荣基;金虎;单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道琪康医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6/00;A61M1/00;A61B1/267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气道管理系统,包括气管插管组件、接口面板、控制单元、处理单元、监测显示单元以及支撑装置,所述接口面板、控制单元、处理单元、监测显示单元都安装在支撑装置上,所述气管插管组件与接口面板连接,所述处理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监测显示单元信号连接,其中,所述接口面板包括五个面板接头,五个所述面板接头分别与气管插管组件中五条管路的近端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具备监视气道密封漏气及分泌物功能、气道窥镜功能以及气道管理功能的三位一体的气道管理设备,能够实现实时监控,控制准确,具有感染几率小、人工参与度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功能气道管理系统,尤其涉及通过病人插管的装置实现插管气道监控控制管理和信息处理的气道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气治疗中,通常通过口、鼻或任何其他外科手术造成的开口,将气管插管插入病人的气管,包括气管造口术。气管插管的一端与呼吸机相连,呼吸机周期性地迫使空气通过气管进入肺部。导管的远端通常设有一个可充气的气囊,该气囊在将导管插入气管后通过常规方式充气。充气的气囊用来密封气管插管和气管内壁。
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气管导管设置气囊这一装置的目的在于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咽部分泌物进入肺部,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现临床使用可吸引式气管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声门下吸引是一种新的可靠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方法。
现有通气过程对气管插管的监控采用人工查看呼吸机同步,如图4所示,潮气量和气囊压力方式,不能及时有效杜绝漏气,气囊上方污染物的清除等,人工以注射器注入(或抽出)气体调节压力,人工负压吸引气囊上引流管及向其内注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等操作,工作强度大,且操作准确性不佳,结构过简,无实时监控、控制不及时,精确度低,管理方法原始粗放。
专利文献CN209378241U公开了一种多气囊气管插管以及多气囊气管插管组件。多气囊气管插管包括气管插管、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对第一气囊组件进行充气的第一充气件和对第二气囊组件进行充气的第二充气件,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第一充气件以及第二充气件均与气管插管连接,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交叉设置,第一充气件与第一气囊组件连通,第二充气件与第二气囊组件连通,但该设计对于气囊压力和漏气的监控难度大,不利于对气管插管的智能化管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气道管理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气道管理系统,包括气管插管组件、接口面板、控制单元、处理单元、监测显示单元以及支撑装置;
所述接口面板、控制单元、处理单元、监测显示单元都安装在支撑装置上;
所述气管插管组件与接口面板连接;
所述处理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监测显示单元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道琪康医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道琪康医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19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