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ART信号测试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50396.4 | 申请日: | 2020-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7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G01R19/00;G01R13/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李修杰 |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art 信号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UART信号测试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通过设计串口蓝牙模块,实现待测主板与PC机之间的通信,并在PC机上通过自动化工具以指令形式随机生成字符串,发送至待测主板的UART接口,实现BMC与UART接口的通信,另外通过电压检测模块对信号电平进行监测,将信号电平信息经由蓝牙模块反馈至PC机,PC机对信号电平信息进行处理,以判断信号完整性,实现UART接口的信号测试,经本发明可免去传统测试方法繁琐的连接以及手动触发信号的步骤,省去了通过碳棒点测在示波器上进行测试的过程,使得测试更加简单易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完整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UART信号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时代不仅时钟频率日益增高,信号完整性问题也变得更为严重,设计人员用来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和设计新产品的时间也日益缩短。产品设计人员将一件产品投入市场只有一次机会,所以该产品必须第一次就能运行成功。为保证服务器的平稳运行以及服务器各接口与各部件的完好使用,测量服务器各路信号是重要的一环。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是串行通信技术,常用于单片机和电脑之间以及单片机和单片机之间的板级通信,串口通信是异步通信,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以及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信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目前针对UART信号的信号完整性测试需要较为繁琐的过程,首先需要通过串口线将待测UART 4pin和PC机相连,通过PUTTY软件将波特率设置为115200,进入BMC模式后不停通过键盘随机输入字符,即可形成与UART串口的通信,再用碳棒进行信号的点测,在示波器上测量电平即可。但此种方式下,每次连接都需要使用串口线和串口板,ping通方式较为繁琐复杂,并且ping通后需要一个人不停输入字符进行通信,还需要另外的人去点测信号,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ART信号测试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UART信号完整性测试中存在连接方式以及操作繁琐复杂的问题,实现测试更加简单易行。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UART信号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PC机,添加蓝牙模块,通过蓝牙适配器连接,将蓝牙作为从模块连接到PC机的嵌入式系统;
待测主板,添加蓝牙模块,通过杜邦线将Tx、Rx以及GND信号端分别与待测主板UART接口上的Tx、Rx以及GND信号端相连;
电压检测模块,连接于待测主板UART接口,实时检测信号电压;
所述PC机与待测主板通过蓝牙模块建立连接,PC机通过BMC模式下自动随机生成字符串发送至待测主板UART接口,并通过连接于待测主板UART接口的电压检测模块进行信号电平监测,将电压检测信息经由蓝牙模块反馈至PC机,进行信号完整性判断。
优选地,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电路结构如下:
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容C1、电阻R1、LED2以及微型电压表PV,R1另一端连接LED1,LED2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
优选地,所述PC机与待测主板基于SP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优选地,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电压检测间隔时间为自定义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UART信号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在PC机以及待测主板UART接口上分别连接蓝牙模块,使得PC机与待测主板通过蓝牙模块连接;
在PC机中进入BMC模式,通过自动化随机生成字符串,发送至待测主板的UART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03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