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轮巡检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9752.0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0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杨子赫;呼延鹏;李杨;敖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0;B25J19/00;B25J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张陆军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轮 巡检 机器人 | ||
1.一种双轮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底部设置支撑组件(2.3),所述支撑组件(2.3)包括底盘基体(2.34),收放模组(2.33)通过安装板(2.345)设置在所述底盘基体(2.34)上;
所述收放模组(2.33)包括舵机(2.341)、轴承座(2.343)和支撑脚(2.344),所述舵机(2.341)和所述轴承座(2.343)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345)上,所述舵机(2.341)转盘上设置有舵机转接件(2.342),所述舵机转接件(2.342)上的出轴部分穿过所述轴承座(2.343)的轴孔设置,所述支撑脚(2.344)活动设置在两所述轴承座(2.343)之间并与所述舵机转接件(2.342)上的出轴部分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2.344)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上固定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舵机转接件(2.342)上的出轴部分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基体(2.34)底表面设置有支杆(2.31),在所述支杆(2.31)远离所述壳体(1)一端设置有滑行轮(2.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还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底部设置有轮固定板(2.2),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轮轴穿孔(1.8.1),转轮(2.1)穿过所述轮轴穿孔(1.8.1)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轮固定板(2.2)上,所述支撑组件(2.3)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并位于所述轮固定板(2.2)下方,所述壳体(1)内并位于所述轮固定板(2.2)上固定设置有硬件组件(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组件(3)通过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轮固定板(2.2)上表面,所述硬件组件(3)包括模块单元和云台相机(3.3),所述模块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云台相机(3.3)通过升降杆(3.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方,所述云台相机(3.3)与所述升降杆(3.2)之间设置有升降套管(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组件(3)为电源、驱动、控制模块,各个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并通过铜柱支撑分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包围壳体(1.9)、后盖(1.1)、前部上盖(1.3)和前部下盖(1.4),所述后盖(1.1)与所述包围壳体(1.9)后部螺栓连接,所述前部上盖(1.3)和所述前部下盖(1.4)与所述包围壳体(1.9)前部螺栓连接,所述后盖(1.1)上并与所述后盖(1.1)卡扣连接有后盖维修板(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上盖(1.3)上设置有深度摄像机(1.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下盖(1.4)上设置有电量模块(1.5)和避障模块(1.7)。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围壳体(1.9)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构图雷达(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975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