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冷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47389.9 | 申请日: | 2020-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5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吴旻;李欣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邑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B15/04 | 分类号: | F25B15/04;F25B15/06;F25B43/00;F25B41/00;F25B37/00;F25B3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关达津 |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冷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发生器,具有用于容纳液氨和硝酸钠溶液的储液腔,发生器连接有热源,发生器的上端设置有排气管;冷凝器,具有冷凝腔,冷凝腔的进口连通排气管;蒸发器,具有用于容纳氢气的蒸发腔,蒸发腔的进口通过进液管连通冷凝腔的出口;吸收器,位于蒸发器的下方,吸收器具有用于容纳硝酸钠溶液的吸收腔,吸收腔的上端通过混合气管连通蒸发腔的出口,吸收器设置有回流管道,回流管道连通吸收腔与储液腔;溴化锂水制冷机的第一冷水管连接冷凝器以冷却冷凝腔内的气体,第二冷水管连接吸收器以冷却吸收腔内的硝酸钠溶液;其中,吸收器设置有回气管,回气管连通吸收腔的上部和蒸发腔,排气管设置有连通回气管的旁路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硝酸钠-液氨扩散式吸收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常见的吸收式制冷方式有几种:氨水吸收式制冷和氨氢水吸收扩散式制冷。氨水吸收式制冷虽然制冷温度可达零下几十度,但是由于制冷工质对是氨和水,加热时两者都会蒸发,这样子不仅还需要加设精馏装置,还会降低制冷效率。而氨氢水扩散式制冷是在氨水吸收制冷的基础上加入了扩散气体--氢气,作为平衡气体,因为制冷工质对依然是氨和水,缺点与氨水吸收式制冷类似,COP一般在0.4左右,难以满足大的制冷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冷系统,采用硝酸钠和液氨为制冷工质对,制冷温度低,简化设备要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发生器,具有用于容纳液氨和硝酸钠溶液的储液腔,所述发生器连接有热源,所述发生器的上端设置有排气管;冷凝器,具有冷凝腔,所述冷凝腔的进口连通所述排气管;蒸发器,具有用于容纳氢气的蒸发腔,所述蒸发腔的进口通过进液管连通所述冷凝腔的出口;吸收器,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所述吸收器具有用于容纳硝酸钠溶液的吸收腔,所述吸收腔的上端通过混合气管连通所述蒸发腔的出口,所述吸收器设置有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连通所述吸收腔与所述储液腔;溴化锂水制冷机,所述溴化锂水制冷机的冷水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冷水管和第二冷水管,所述第一冷水管连接所述冷凝器以冷却所述冷凝腔内的气体,所述第二冷水管连接所述吸收器以冷却所述吸收腔内的硝酸钠溶液;其中,所述吸收器设置有回气管,所述回气管连通所述吸收腔的上部和所述蒸发腔,所述排气管设置有连通所述回气管的旁路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液氨--硝酸钠扩散式制冷装置是以硝酸钠作为吸收剂,液氨作为制冷剂,硝酸钠是一种盐类,沸点为380℃,与液氨沸点相差很大,因而取消了精馏设备,简化系统,降低成本;定压比热较大,有利于减小换热面积,设备小型化,减少占用空间;液氨-硝酸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吸收制冷工质对,COP也能达到较高要求,制冷可以达到零度以下,满足较大的制冷需求,提供更大的使用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源为热水管路,所述热水管路为110℃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器设置有倾斜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低端连接所述排气管,所述进气管的高端位于所述冷凝腔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水管在所述冷凝腔设置有盘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旁路管具有S型管段,所述S型管段的高端连接所述回气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回气管的上端为倾斜布置的斜管,所述斜管的高端连接所述蒸发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斜管的低端设置有弯折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回流管道为倾斜设置,所述回流管道的低端连接所述储液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溴化锂水制冷机包括有第二发生器,所述第二发生器连接所述热源以实现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溴化锂水制冷机输出的冷水为7℃至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邑大学,未经五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73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