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种利用造纸污泥再生的环保纸板配方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46078.0 | 申请日: | 2020-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0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上包装江苏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21H11/14 | 分类号: | D21H11/14;D21H11/12;D21H13/26;D21H17/28;D21H21/12;D21H21/16;D21H21/14;D21H17/59;D21H19/12;D21H27/30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滕敏 |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造纸 污泥 再生 环保 纸板 配方 | ||
本发明公开了—种利用造纸污泥再生的环保纸板配方,涉及造纸污泥再生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利用造纸污泥再生的环保纸板,因为纸板强度差且抗水性能差,造成纸板强度低的问题。所述脱水造纸污泥50份~55份;酸碱调节剂3份~6份;增强纤维30份~40份;防水涂料5份~8份;淀粉胶黏剂15份~20份;造纸助剂6份~12份;去离子水10份~20份;水溶性光敏引发剂2份~6份;尼龙纤维3份~7份;尼龙纤维网8份~12份,本发明的利用造纸污泥再生的环保纸板具有较高的抗撞击破坏性能,大幅提高了纸板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并且本纸板环保可降解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污泥再生技术领域,具体为—种利用造纸污泥再生的环保纸板配方。
背景技术
造纸废水指制浆造纸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制浆蒸煮废液、洗涤废水、漂白废水与纸机白水等。造纸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属于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是我国主要的工业污染源之一。虽然造纸废水在生产过程中也有回收、处理、再用,但仍有大量的废水排入水体,造成了水环境严重污染。造纸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半纤维素、糖类和其他溶出物,若未加处理就排入受纳水体,除消耗溶解氧、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外,还使生物的生理生化,群落结果以及体内组织发生变化,且易受各种有害微生物的侵袭,使水生生物的生物数量、质量下降。从造纸机上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纤维,如不回收利用,将造成很大浪费,因此,对造纸机器废水必须加以充分的回收和重复利用。
现有利用造纸污泥再生的环保纸板,因为纸板强度差且抗水性能差,造成纸板强度低的问题;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种利用造纸污泥再生的环保纸板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种利用造纸污泥再生的环保纸板配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利用造纸污泥再生的环保纸板,因为纸板强度差且抗水性能差,造成纸板强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利用造纸污泥再生的环保纸板配方,包括以下质量的组分:
脱水造纸污泥50份~55份;
酸碱调节剂3份~6份;
增强纤维30份~40份;
防水涂料5份~8份;
淀粉胶黏剂15份~20份;
造纸助剂6份~12份;
去离子水10份~20份;
水溶性光敏引发剂2份~6份;
尼龙纤维3份~7份;
尼龙纤维网8份~12份。
优选的,所述脱水造纸污泥经过添水搅拌成糊状,方便进行化学添加剂的添加混合反应,且成纸浆状的造纸污泥保持50摄氏度~55摄氏度的温度下搅拌,加速溶解并添加酸碱调节剂进行酸碱中和调节,在搅拌的过程中,先将造纸污泥温度在2分钟内提升30摄氏度,之后每过15分钟上升5摄氏度,最后保持50摄氏度~55摄氏度,在每个温度阶段均要使用酸碱调节剂调节酸碱度,最后静置15分钟,将泡沫异物从纸浆上层去除。
优选的,所述增强纤维为麻纤维和淀粉胶黏剂混合组成,所述增强纤维为麻纤维和淀粉胶黏剂混合组成,将酸碱平衡后的纸浆升温至60摄氏度再添加增强纤维进行充分搅拌。
优选的,所述防水涂料为丙烯酸乳液,作为纸张表面防水和其它纸制品的防水,防潮涂料,使用时可用5-10倍左右的去离子水稀释,然后机械将该防水剂涂布于正在成型的纸板面上,经过6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干燥。
优选的,所述造纸助剂为聚硅氧烷消泡剂、TYPE脱气剂,将纸浆降温至45摄氏度后添加聚硅氧烷消泡剂、TYPE脱气剂,且搅拌转速减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上包装江苏有限公司,未经锦上包装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60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