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低压直流的智能配电房+5G基站的能量信息枢纽及其可靠性与能效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5949.7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3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雷一;李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低压 直流 智能 配电房 基站 能量 信息 枢纽 及其 可靠性 能效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低压直流的智能配电房+5G基站的能量信息枢纽及其可靠性与能效评价方法,包括:构建智能配电房+5G基站的能量信息枢纽,所述能量信息枢纽包括5G基站单元、照明单元、空调单元、风机单元以及配电单元;所述5G基站单元设置于配电房内,所述配电单元向照明单元、空调单元以及风机单元提供直流工作用电;获取能量信息枢纽的可靠性评价参数和能效评价参数,并构建可靠性评价模型以及能效评价模型;根据可靠性评价模型和能效评价模型计算得出可靠性评价指标以及能效评价指标,能够确保5G基站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能量供给,从而确保其工作的连续性,而且能够利用配电房的空调以及风机系统进行散热,从而确保5G基站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评价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低压直流的智能配电房+5G基站的能量信息枢纽及其可靠性与能效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5G是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科技水平提升的必备基础设施,海量5G数据传输的实时性高要求使得其供电可靠性和连续不间断性要求极为苛刻。与此同时,同4G基站相比,5G基站的电耗和所需散热量更大,服务半径更小,布置更为稠密。
工业和商业负荷中心的配电房承担着中压电力到低压电力形式的变换,并保障数百米范围内的电力能源供应。为保证配电房电能变换和配送的运行,配电房普遍要求配置照明、风机、空调等辅助设施以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这些辅助设施在正常情况下由配电房低压柜出线供电,并由EPS(应急供电电源)经逆变器转换成交流后提供在配电房失电后的电力供应。
而现有技术中,5G基站与工业和商业负荷中心的配电房都是独立运营,这种方式一方面不能保障5G基站的能量供给的连续性,而且工业和商业负荷中心的配电房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环境利用率不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低压直流的智能配电房+5G基站的能量信息枢纽及其可靠性与能效评价方法,能够对智能配电房+5G基站的能量信息枢纽进行构建并进行准确的评价,从而确保5G基站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能量供给,其工作的连续性,而且能够利用配电房的空调以及风机系统进行散热,从而确保5G基站的工作稳定性,并且能够有效利用配电房的空调以及风机系统,从而提高配电房的资源利用率,并能够有效节省能源消耗,并且能够确保整个能量枢纽运行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低压直流的智能配电房+5G基站的能量信息枢纽,包括5G基站单元、照明单元、空调单元、风机单元以及配电单元;
所述5G基站单元设置于配电房内,所述配电单元向照明单元、空调单元以及风机单元提供直流工作用电。
进一步,所述配电单元包括电压转换模块、交直流转换模块、应急插座以及EPS电源模块;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将高压交流电转换为低压交流电并输出;
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用于将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的低压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EPS电源模块输出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输出至应急插座;
所述EPS电源模块用于将交直流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存储且在交直流转换模块无输出时向5G基站模块、交直流转换模块、风机单元以及空调单元提供直流电。
进一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高压配电柜、变压器和低压配电柜;
所述高压配电柜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与低压配电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压配电柜的输出端与交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包括整流电路、直流电压电路以及逆变器;
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低压配电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直流电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电压电路输出48V直流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未经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59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