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歇下料式破竹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1742.2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0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余家禧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家禧 |
主分类号: | B27J1/00 | 分类号: | B27J1/00;B27L7/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施红生 |
地址: | 512100 广东省韶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歇 下料式破竹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竹机,尤其涉及一种间歇下料式破竹机。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竹子的自动下料、对竹子进行切割以及自动倒出已切割完成的竹子的间歇下料式破竹机。一种间歇下料式破竹机,包括有底座和框架,底座顶部后侧设有框架;T型板,框架前端下侧设有T型板;装料斗,框架前端上侧设有装料斗;破竹装置,底座顶部中部设有破竹装置;下料机构,T型板远离框架的一侧连接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与装料斗滑动式相连。本发明达能够实现竹子的自动下料、对竹子进行切割以及自动倒出已切割完成的竹子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竹机,尤其涉及一种间歇下料式破竹机。
背景技术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很多竹制品,相较于其它塑料制品和合金制品,竹制品显得美观又大方,竹子是竹制品的原材料,通常需要进行加工才能进行使用,人们通常需要将竹子均匀劈开,现有的破竹方式,主要是人工手持刀具对竹子进行人工破竹,这种方法消耗劳力大,在使用刀具时还容易存在割伤人手的安全隐患。
专利申请CN205685466U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化破竹机,其结构主要包括控制台、第一压力感应装置、机架、送料装置、防滑装置、底板、电机、出料槽、破竹装置、传动链、第二压力感应装置和紧固装置等,能够实现将竹子固定在紧固装置上,送料装置有传动链带动向前推进至破竹完成,但是,此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将竹子固定在禁锢装置上,由此降低了破竹工作效率。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实现竹子的自动下料、对竹子进行切割以及自动倒出已切割完成的竹子的间歇下料式破竹机,从而减轻人们工作量,提高破竹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破竹技术存在的需要人手动进行竹子下料、手动对竹子进行切割并且手动将已切割完成的竹子取出并收集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竹子的自动下料、对竹子进行切割以及自动倒出已切割完成的竹子的间歇下料式破竹机。
技术方案为:一种间歇下料式破竹机,包括有:底座和框架,底座顶部后侧设有框架;T型板,框架前端下侧设有T型板;装料斗,框架前端上侧设有装料斗;破竹装置,底座顶部中部设有破竹装置;下料机构,T型板远离框架的一侧连接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与装料斗滑动式相连。
可选地,破竹装置包括有:固定支架,底座顶部中间设有固定支架;弧形斗,固定支架顶部两侧转动式连接有弧形斗;复位弹簧,弧形斗和固定支架之间均连接有复位弹簧;支撑板,框架两端的下侧均设有支撑板;水平弹簧,支撑板靠近弧形斗的一侧均连接有水平弹簧;L型支架,水平弹簧末端均连接有L型支架,L型支架与弧形斗相配合;滑动架,T型板中部开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架;环形切刀,滑动架靠近弧形斗的一侧均连接有环形切刀;滑动板,底座顶部远离框架的一侧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板;气缸,底座顶部中间设有气缸,气缸输出轴前端与滑动板相连。
可选地,下料机构包括有:固定板,装料斗远离框架的一侧设有固定板;摆动板,固定板远离装料斗的一侧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板;滑块,摆动板后部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块;水平挡板,滑块均转动式连接有水平挡板,水平挡板均与装料斗滑动式相连;滑板,T型板靠近摆动板的一侧设有滑板,摆动板与滑板转动式相连;扭力弹簧,摆动板两侧与滑板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嵌块,滑板靠近滑动板的一侧对称设有嵌块。
可选地,还包括有夹料辅助装置,夹料辅助装置包括有:夹料板,装料斗后部靠近T型板的一侧转动式连接有夹料板;摆动杆,框架内壁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杆;导杆,T型板底部中间连接有导杆;导向块,导杆上滑动式连接有导向块;磁铁块,导向块靠近摆动杆的一侧设有磁铁块,磁铁块与摆动杆相配合;导向弹簧,导向块和导杆之间连接有导向弹簧;推动杆,滑动板中部连接有推动杆,推动杆与导向块相挤压接触。
可选地,还包括有:异形挡料杆,装料斗靠近弧形斗一侧的两端均匀设有异形挡料杆。
可选地,还包括有:固定竖板,底座顶部靠近滑动板的一侧设有固定竖板;压缩弹簧,固定竖板顶部靠近滑动板的一侧对称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均与嵌块相挤压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家禧,未经余家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17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水壶、终端设备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岩画拓模复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