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地板的冲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1632.6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9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代晓旭;董剑;李刚;苏传义;白露露;曹晓聪;任闯;孙树森;赵超;鹿胜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53/8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张晶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地板 冲压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地板的冲压工艺。其包括三个工序:拉延工序、修边冲孔工序、修边翻边切开工序;拉延工序整体拉延深度设计较浅,零件的翻边直接展开在压料面上修边,零件的翻边圆角R1直接与压料面倒过渡圆角R2,零件和压料面之间没有多余的工艺补充造型;压料面上不加拉延筋,靠调整压料面压力大小来控制板料的流动,或者选用单侧台阶结构的拉延槛,通过调整台阶结构的台阶数量、形状及圆角大小来控制板料的流动;本发明通过减小左右两件的对件距离s、减小整体的拉延深度、取消拉延工艺补充、采用单侧台阶结构拉延筋或取消拉延筋等方法,使得零件的材料利用率显著提高;本发明材料利用率提升了8%,实现了零件原材料成本的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前地板的冲压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前地板零件一般分为左、右连接板两部分,形状简单且左右对称,只有局部凸台不对称,单侧翻边。传统的冲压工艺设计一般是工序1深拉延,工序2修边冲孔,工序3修边翻边切开,如图6所示,其中工序1深拉延的工艺设计特点是零件翻边展开在工艺补充上,在工序2中进行修边,在修边线和压料面之间存在多余的工艺补充造型。拉延成形后,多余的工艺补充部分材料在工序2中裁剪掉,使得零件整体材料利用率低,产生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专利文献1CN103357754B公开了一种几字形汽车横梁零件通过将传统拉延工艺改为成型工艺,从而达到缩短工序数量,节约模具投资成本,提升材料利用率的目的。
专利文献2CN103624144B所述为一种汽车前地板门槛梁零件,其零件特点是单侧翻边,导致翻边时受力不均,该发明通过增加对侧翻边,实现翻边受力均衡,提高零件质量稳定性。
专利文献3CN205309121U中公开的是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零件,通过将原来单件生产改为在一个模具中对件生产,从而降低工艺补充占比,提高材料利用率。
而本发明为一种汽车前地板零件的冲压工艺,其特点是拉延工序的设计与传统的深拉延工艺不同,其整体拉延深度设计较浅,使得零件的翻边直接展开在压料面上修边,零件和压料面之间没有多余的工艺补充造型,从而达到提升利用率的目的。与三个专利文件针对的零件不同,且工艺优化方法也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地板的冲压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地板的冲压工艺。其包括三个工序:拉延工序1、修边冲孔工序2、修边翻边切开工序3。其工艺设计特点为:拉延工序1的设计与传统的深拉延工艺不同,其整体拉延深度d的设计比传统深拉延的拉延深度d1浅,使得零件的翻边直接展开在压料面上,在修边冲孔工序2中进行修边,在修边翻边切开工序3中进行翻边得到最终产品。
在拉延工序1中,零件的翻边圆角R1直接与压料面倒过渡圆角R2,零件和压料面之间没有多余的工艺补充造型。同时压料面上不加拉延筋,靠调整压料面压力大小来控制板料的流动,或者选用单侧台阶结构的拉延槛,通过调整台阶结构的形状及圆角大小来控制板料的流动。而传统拉延筋的形状为半圆形或方形,结构尺寸大,造成材料浪费。
一种汽车前地板的冲压工艺,包括如下三个工序:
拉延工序;修边冲孔工序;修边翻边切开工序。
进一步地,所述拉延工序中,靠调整压料力的大小来实现板料流动的控制,或者采用单侧台阶结构的拉延槛控制,使得拉延到底的坯料线距离修边线更近。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前地板的零件分为左、右件两部分,形状对称,单个零件单侧翻边,左、右件对件生产,翻边在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拉延工序中,零件拉延深度d的取值,要保证所述修边冲孔工序2)中,零件的翻边展开在压料面上进行修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16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