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应于浆纱机的压纱辊自动回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1190.5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9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崔运喜;董意民;韩爱国;路明德;王轩轩;娄建峰;史白雪;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纺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23/04 | 分类号: | D06B23/0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浆纱机 压纱辊 自动 装置 | ||
一种适应于浆纱机的压纱辊自动回缩装置,该装置包括位于左右车头移动箱体(13)之间的织轴(14),通过摆臂、托架以紧贴织轴的方式压放在织轴上的两根平行设置的压纱辊(12),其特征在于:在左右车头移动箱体(13)的内侧分别安装有与相应位置的压纱辊(12)的一端相配合的压纱辊自动回缩装置。本发明的装置在织轴落下来后、更换空织轴前进行工作,使压纱辊自动回缩,然后本装置自动恢复到本次工作前的位置。本发明的自动回缩装置替代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自动化控制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浆纱机的压纱辊自动回缩装置。
背景技术
织轴加压是浆纱机在织轴卷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织轴加压是否合适,它不仅影响纱线的平整度,还影响织轴卷绕的质密性、布机效率、成布品质。
在浆纱机纱线卷绕的过程中,织轴加压是靠一对压纱辊实现的,压纱辊的外圆面压在纱线的上,压纱辊的一个端面紧贴在织轴的盘片上。上空轴卷上纱后(如图6),一对压纱辊加压在织轴上且朝着相反方向轴向移动,使压纱辊的一个端面紧贴在织轴的盘片上。随着卷绕在织轴上纱线越来越多,即卷绕纱线的直径越来越大(如图4),摆臂、托架、压纱辊同时向回摆,托架在摆臂上旋转微调保证每根压纱辊都始终压在纱线表面,一直到织轴卷满(如图5)。气缸带动摆臂回摆,使一对压纱辊脱离织轴表面(如图7),以利于织轴顺利落下。
更换新的空织轴前,为了保证压纱辊顺利抬起压在织轴上,挡车工都要弯着腰,钻到浆纱机车头下面,用手把压纱辊向里面收一下,避免压纱辊在抬起的过程中与织轴盘片发生碰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人工手动操作压纱辊回缩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压纱辊自动回缩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的适应于浆纱机的压纱辊自动回缩装置包括位于左右车头移动箱体之间的织轴,通过摆臂、托架以紧贴织轴的方式压放在织轴上的两根平行设置的压纱辊;在左右车头移动箱体的内侧分别安装有与相应位置的压纱辊)的一端相配合的压纱辊自动回缩装置。
具体说,本发明中所述压纱辊自动回缩装置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来实现:
方案1、本发明中所述压纱辊自动回缩装置包括通过固定座安装在车头移动箱体内侧立面上的电机,安装在固定座上、且位于电机输出轴前方的支座,固定安装在支座上的端部设置有位置传感器的导向杆、以及穿过支座上加工出的轴孔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相连的丝杠,旋装在丝杠上的由丝杠驱动、且沿导向杆前后移动的移动支架,在移动支架前端面安装有与相应位置的压纱辊一端相配合的推力器。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丝杠转动,实现移动支架沿着导向杆作往复直线运动,使推力器来推动压纱辊,来实现浆纱机压纱辊的回缩。运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通过车头移动箱体的位置调整,来对本发明的装置进行初始定位。
方案2、 本发明中所述压纱辊自动回缩装置包括安装在车头移动箱体内侧立面上的双作用气缸,安装在气缸活塞杆端部的推力器,以及设置在气缸缸体前端的位置传感器。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双作用气缸活塞杆的往复直线运动带动推力器来实现浆纱机压纱辊的自动回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装置在织轴落下来后、更换空织轴前进行工作,使压纱辊自动回缩,然后本装置自动恢复到本次工作前的位置。本发明的自动回缩装置替代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自动化控制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1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2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方案1螺纹幅移动工作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纺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纺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11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