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电作业机器人专用反光条粘贴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0527.0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6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明;杨磊;胡益菲;祖国强;季大龙;姚瑛;郗晓光;张弛;曹北建;何玉龙;刘倞;喻琦;张雨蔚;吕涵;吴波;宋鹏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1/00 | 分类号: | F16B11/00;H02G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3004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电作业 机器人 专用 反光 粘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电作业机器人专用反光条粘贴杆,其包括外管、内管、内管帽、弹簧、上夹件和下夹件。外管套装在内管上,内管帽安装在内管的顶端,弹簧置于内管帽中并顶在外管的上端,上夹件和下夹件分别固接在内管帽和外管上,且上夹件可钩挂在行线上、下夹件上放置有待粘贴的反光条。手持内管并向上推动外管,可带动下夹件朝向上夹件移动,以将反光条粘贴在行线上。本发明可以很方便地将反光条粘贴在搭火点位置,不仅提高了反光条的粘贴效率,而且降低了触电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作业工具,尤其是一种带电作业机器人专用反光条粘贴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技术不断进步,配电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接、断引线工作常常由带电作业机器人完成。当带电作业机器人进行接引线工作时,需要确定搭火点具体位置,这就需要在行线上粘贴一种反光条,机器人通过识别反光条的位置来确定具体搭火点,进而自动完成后续工作。其中,粘贴反光条的现有作业方式是:由作业人员穿戴护具并戴上绝缘手套进行手持粘贴,给作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触电风险,而且前期作业准备较多、操作繁琐,致使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性高、易操作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带电作业机器人专用反光条粘贴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电作业机器人专用反光条粘贴杆,包括外管、内管、内管帽、弹簧、上夹件和下夹件;所述外管匹配地活动套装在内管上;所述内管的上端固接在内管帽中;所述内管帽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外管的上端匹配地活动插入在内管帽中;所述弹簧套装在内管上并置入在内管帽中,且弹簧还设置在内管帽的内腔顶端和外管的上端之间;所述上夹件和下夹件上下对应设置,且两者的相对面上各自形成有一弧形槽,两个弧形槽上下对称设置且均与行线的外壁相匹配,其中上夹件上的弧形槽为挂线槽并用于钩挂在行线上,下夹件上的弧形槽为反光条放置槽并用于置放反光条;所述上夹件固接在内管帽上,所述下夹件固接在外管上,通过向上推动外管能够驱使下夹件朝向上夹件移动,并使得反光条放置槽和挂线槽紧密地环抱在行线上,进而将反光条粘贴在行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包括上外管和下外管,上外管的下端插装在下外管的内腔上部且两者通过带有开口的环形弹片锁定,其中环形弹片的外壁上设有一凸起,上外管和下外管的外壁上各自开有一固定孔,环形弹片压缩置入在上外管的内腔中,且凸起贯穿在两个固定孔内,以将上外管和下外管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上外管的内壁上形成有一环形槽,以用于置放环形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下外管的内腔上部形成有台阶,上外管的下端插装在下外管的内腔中并通过台阶来限位,以实现上外管和下外管的定位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上外管的上端外壁上设有导向块,所述内管帽的内壁上形成有滑槽,其中导向块和滑槽相配合使用,以引导上外管在内管帽中进行轴向运动,进而保证上夹件和下夹件能够彼此对应地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夹件通过C形绝缘杆与内管帽固接,其中C形绝缘杆的一端形成有安装板、另一端形成有第一方杆,安装板通过螺栓锁定在内管帽的上端,在上夹件的上端还形成有上连接套且上连接套的内腔为方孔,第一方杆匹配地插装在上连接套的内部并由顶丝锁定;所述下夹件通过L形绝缘杆与上外管固接,其中L形绝缘杆的一端形成有快装套、另一端形成有第二方杆,快装套匹配地套装在上外管上并由顶丝锁定且快装套的下端还形成有定位槽,在上外管上还匹配地套装有定位套,定位套通过顶丝锁定在上外管上且定位套的上端还形成有定位块,定位块与定位槽相配合使用,以实现L形绝缘杆相对于上外管的快速定位装配,在下夹件的下端还形成有下连接套且下连接套的内腔为方孔,第二方杆匹配地插装在下连接套的内部并由顶丝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05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