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拼接板材用紧固设计结构及其板材拼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0340.0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1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曹继浩;李振峰;徐安;任旺旺;徐东阳;张鸿鸣;李金;吴翔;贾强;张光杰;周玮;申屠平飞;朱冲霄;钱阳;杨永兵;朱小艳;赵佳宇;周慧;张辉;何剑峰;吴承怿;孙旦妍;许广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6 | 分类号: | E04F13/076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彭益波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拼接 板材 紧固 设计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拼接板材用紧固设计结构,包括: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Z型码片,两个Z型码片的夹持端分别固定在拼接板材的两侧;锁紧组件,两个Z型码片的锁紧端分别设置在锁紧组件上。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板材拼接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步骤一:将两个拼接板材的拼接面贴合放置,并调整好位置;步骤二:将两个Z型码片分别对应放置在两个拼接板材的两侧;步骤三:将锁紧组件的两端分别对应固定在两个Z型码片的锁紧端上,此时,两个拼接板材被夹持;步骤四:手动调节两个拼接板材的位置,并使两个拼接板材的拼接面平整;步骤五:将两个拼接板材分别对应固定在两个Z型码片的夹持端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艺术墙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拼接板材用紧固设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安装施工领域,对超高凹面菱锥三维艺术墙体安装施工主要以干挂法和粘贴法固定为主,对于不规则、凹凸的墙面造型,因凹凸凌锥型面层的面位不同,传统的固定方式容易产生面板跟面板间空缝问题、板面之间不平整等问题,同时会影响整体观感,对制作工人的安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现场拼接安装时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法满足超高凹面菱锥三维艺术墙的安装要求。
因此,本申请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板面与板面之间贴合安装,且不产生空隙,来保证板面之间平整一致,从而使三维艺术墙的整体外表更加精致,以满足人们对墙体的视觉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拼接板材用紧固设计结构,能够对两个以上重叠的拼接板材进行夹紧,从而便于对拼接板材的位置进行调解,且拼接板材不易发生晃动;最后将拼接板材进行固定,从而有效解决了拼接板材之间的不平整问题。
具体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拼接板材用紧固设计结构,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Z型码片,两个Z型码片的夹持端分别固定在拼接板材的两侧;锁紧组件,两个所述Z型码片的锁紧端分别设置在所述锁紧组件上。
安装时,两个Z型码片的夹持端对两个以上拼接板材进行夹持,锁紧组件固定在两个Z型码片的锁紧端,从而使得两个Z型码片的位置固定,此时拼接板材被Z型码片夹持,且不易发生晃动。然后,手动调节拼接板材,使拼接板材无空隙且平整,最后将拼接板材对应固定在两个Z型码片的夹持端上。其中,两个Z型码片之间的距离,以及拼接板材厚度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计算得出,具体尺寸细节不作深入赘述。
其技术构思和效果是:通过设计对拼接板材进行夹持的结构,从而避免拼接板材的晃动,便于对拼接板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保证了拼接板材的平整度;最后将拼接板材进行固定。其既能够保证拼接板材的平整度,又能够提高拼接板材的安装效率。
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Z型码片的锁紧端分别设有卡槽,所述锁紧组件两端分别卡扣设置在对应所述卡槽中。卡扣连接作为固定方式的一种,其具有拆卸效率快的特点;另外,根据不同厚度拼接板材的使用场景,可以及时更换和调整不同长度尺寸的锁紧组件,提高了本方案的中Z型码片的适配能力。
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紧固盖板,所述紧固盖板为底部敞口的倒U字型结构,所述紧固盖板敞口处套设于所述两个Z型码片的上端,且所述紧固盖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两个Z型码片上;紧固底板,所述紧固底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卡扣固定在所述卡槽中;紧固件,所述紧固盖板和所述紧固底板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
本优选的构思和技术效果是:提供三重对Z型码片进行固定的方式,方式一、紧固盖板对两个Z型码片进行固定;方式二、紧固底板对两个Z型码片进行固定;方式三、紧固盖板和紧固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此三种方式共同作用,提高了两个Z型码片的固定强度,从而使得两个Z型码片不发生位移,从而便于对拼接板材的夹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03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