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的淡紫紫孢菌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9516.0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6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科晶;余昕彤;曹鸿一;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0;A01P5/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于宝庆;李华 |
地址: | 510535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治 线虫 淡紫 紫孢菌 及其 用途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离的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菌株,包含其的组合物以及其用于防治根结线虫(Meloidogyne)的用途。所述菌株产孢能力强、活菌数高、防治效果好、能够用于各种植物的防治。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微生物防治领域,更具体涉及淡紫紫孢菌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根结线虫(Root-Knot Nematodes(RKN),拉丁名Meloidogyne)的寄主范围广泛,能够侵染114个科的超过3000种植物,包括单子叶、双子叶及草本植物,是全世界农业中的主要害虫,可造成作物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75%以上,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约为1180亿美元。RKN会在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结,阻止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并且侵染的伤口会促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感染几乎所有栽培植物的根,是最重要的RKN菌种之一。
目前防治RKN主要采用化学防治、轮作以及抗性育种。然而,化学防治面临污染、耐药性等问题,而农业生产中有效的抗性品种资源有限。相比之下,生物农药以其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和原料易得等特性被人们认为是未来化学农药的理想替代药剂。
淡紫紫孢菌在线虫防治领域的研究已有数年,其能寄生根结线虫的卵和卵囊,也能寄生雌虫和幼虫。卵在胚胎发育早期最易受感染,菌丝或分生孢子可直接穿刺进入。菌丝能顺利地在根结线虫卵囊内生长,包围卵粒进而侵染卵,菌丝与卵接触后在线虫表面产生特殊的结构一附着胞,利用机械压力和真菌胞外分泌几丁质酶和蛋白酶将卵壳消解,进而进行侵染直到胚胎完全被菌丝取代。
然而,不同来源的淡紫紫孢菌菌株的生理特性、功能特性等都存在极大差异,缺乏真正可高效、广泛施用、且适于工业化生产的高效菌株。如专利CN102851219A中公开了从线虫病重发的香蕉植株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野生型淡紫拟青霉E16菌株,该菌株仅对香蕉根结线虫具有高致病性,作用对象单一。又如专利CN107058120A中公开了一株经紫外诱变的淡紫紫孢菌P136-1-1菌株,该菌株能高效杀死黄瓜根结线虫,但该菌株的产孢能力不高(5.9高108孢子/皿,20mL/皿),且经过紫外诱变处理后具有不定向性,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基于此,本发明旨在筛选出一株产孢能力强、作用对象广、对根结线虫致病性高的、适于工业化生产的野生型菌株。
发明概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的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菌株,即MN12228,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773,于2016年7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北京微生物研究所。
本发明提供了分离的淡紫紫孢菌菌株,其具有与SEQ ID NO.1有至少99.5%、至少99.55%、至少99.6%、至少99.65%、至少99.7%、至少99.75%、至少99.8%、至少99.85%、至少99.9%、至少99.95%或100%同一性的序列,并且其中当用所述淡紫紫孢菌菌株处理作物植物时,所述淡紫紫孢菌菌株赋予所述作物植物正面的农业性状或益处。
正面的农业性状或益处是相对于对照植物而言,根结线虫造成的疾病或症状得到预防、治疗、严重程度得到缓解,例如根结减少,出芽率提高,根系生长更加旺盛,土壤线虫明显减少,其中包括根结线虫、孢囊线虫、金色线虫、异皮线虫等植物寄生线虫。这类正面的农业性状或益处可以包括植物生长增加、作物植物产量增加、质量提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分离的淡紫紫孢菌菌株是本文提供的淡紫紫孢菌菌株MN12228的子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淡紫紫孢菌菌株或其分离株的培养物或群体。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其包含本文第一方面的菌株和农业上可接受的载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95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