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茶翻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8461.1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2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武陵山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左康艳 |
地址: | 563500 贵州省遵义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茶 翻炒 装置 | ||
本方案公开了茶叶加工领域的一种绿茶翻炒装置,包括基座和“n”形的翻炒杆,基座上转动连接有加热板,加热板上设有炒锅,基座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轮、第一轮和第二轮,主动轮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主动轮与第一轮啮合,翻炒杆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偏心处转动连接,翻炒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翻炒片,翻炒片位于炒锅内。本方案可将炒锅内的茶叶均匀翻炒,不会过分翻炒也不会使得翻炒不到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茶翻炒装置。
背景技术
绿茶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是我国常见的健康保健茶饮,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每一种茶叶,其制作工艺都是不同的,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
杀青通常指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炒制工序,它是利用微火在炒锅中使茶叶萎凋的手法,该工序对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现有的炒制绿茶的方法一般是使用炒锅和架设在炒锅上的转轴,转轴上连接有伸入炒锅内的翻炒毛刷,炒锅的下方设置有加热装置,利用由电机驱动的转轴带动翻炒毛刷对炒锅内的茶叶进行翻炒,以达到炒制均匀的效果。
但现有的炒锅仅能单调的在同一位置进行翻炒,而不能对炒锅内的茶叶进行均匀翻炒,使得一部分茶叶炒制不到位或者过度翻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绿茶翻炒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均匀翻炒炒锅内茶叶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绿茶翻炒装置,包括基座和“n”形的翻炒杆,基座上设有加热板,加热板上设有炒锅,基座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轮、第一轮和第二轮,主动轮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主动轮与第一轮啮合,翻炒杆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偏心处转动连接,翻炒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翻炒片,翻炒片位于炒锅内。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使用时,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轮转动,由于翻炒杆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偏心处转动连接,因此第一轮转动会带动翻炒杆,翻炒杆转动也会带动第二轮转动,使得翻炒杆上右下左的移动,而翻炒杆的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翻炒片,翻炒片会在炒锅内上右下左的移动,就可将炒锅内的茶叶翻炒均匀。本方案中的装置使得翻炒片不是单一翻炒,而是在做圆周运动,移动顺序依次为上、右、下和左,依次反复,就可将炒锅内的茶叶翻炒均匀。
进一步,所述基座上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螺杆与加热板啮合。开启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带动加热板转动,就可使得加热板与位于加热板上的炒锅一起转动,再配合翻炒片的移动,就可对炒锅内不同位置的茶叶进行翻炒。
进一步,所述主动轮、第一轮和第二轮均为齿轮,所述主动轮分别与第一轮和第二轮啮合。这样设置是为了试第一轮和第二轮的转速,转向相同,第一轮和第二轮同转同停,这样就可使得翻炒杆的一侧同时转动,同时停下。
进一步,所述翻炒片倾斜设置。这样设置便于将茶叶舀起。
进一步,所述炒锅的底部为圆弧形。设置为圆弧形便于翻炒。
进一步,所述加热板的表面设有固定槽。使用时将炒锅放置与固定槽内,便于固定炒锅。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机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电机与基座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绿茶翻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武陵山茶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武陵山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84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