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X频段两路大功率波导合成网络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38217.5 | 申请日: | 2020-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4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黄微波;雷劼;贺彬;李强;彭伟;董平;李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P5/12 | 分类号: | H01P5/12;H01P5/2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辉 | 
| 地址: | 710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频段 大功率 波导 合成 网络 | ||
1.一种X频段两路大功率波导合成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形器、第二环形器、三端口大功率集成负载和合路器;
三端口大功率集成负载集成有两路隔离器负载和一路合路器负载,合路器负载位于两路隔离器负载中间,三路负载并排放置,每路负载带有一个波导输入端口,记第一路隔离器负载的波导输入端口为P3,第二路隔离器负载的波导输入端口为P2,合路器负载的波导输入端口为P1;
第一环形器的负载端口P13与三端口大功率集成负载的波导输入端口P3、第一环形器的输出端口P12与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J1、第二环形器的负载端口P23与三端口大功率集成负载的波导输入端口P2、第二环形器的输出端口P22与合路器的第二 输入端口J2、三端口大功率集成负载的波导输入端口为P1与合路器的第二输出端口J3通过螺钉紧固方式进行一体化互联,使两路大功率波导合成网络形成一体化结构组件;
第一路合成信号从第一环形器的输入端口P11输入,经输出端口P12输出给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J1,第二路合成信号从第二环形器的输入端口P21输入,经输出端口P22输出给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J2,合成信号从合路器的第一输出端口J0输出,差信号通过合路器的第二输出端口J3进入三端口大功率集成负载的P1端口,被合路器负载吸收;第一输出端口J0的反射信号,等分为两份,一份通过J1进入第一环形器的输出端口P12,然后经负载端口P13进入三端口大功率集成负载的P3端口,另一份通过J2进入第二环形器的输出端口P22,经负载端口P23进入三端口大功率集成负载的P2端口,反射信号被三端口大功率集成负载中对应的隔离器负载吸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频段两路大功率波导合成网络,其特征在于:三端口大功率集成负载中,第一路隔离器负载的波导输入端口P3和第二路隔离器负载的波导输入端口P2为弯波导压贴式结构,合路器负载的波导输入端口P1为直波导压贴式结构;
P1与P2间隔90°,P1与P3间隔90°,P2与P3间隔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频段两路大功率波导合成网络,其特征在于:当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J1和第二输入端口J2输入信号相位差|Δφ|为180°时,合成信号从合路器的第一输出端口J0输出,第二输出端口J3无功率输出;
当第一输入端口J1和第二输入端口J2输入信号相位差|Δφ|为0°时,合路器的第一输出端口J0无功率输出,功率从第二输出端口J3输出,被三端口大功率集成负载的P1端口吸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频段两路大功率波导合成网络,其特征在于:三端口大功率集成负载中,每路隔离器负载和合路器负载的平均功率均大于200W,峰值功率大于2400W。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频段两路大功率波导合成网络,其特征在于:合路器为魔T的结构形式,J1、J2、J3三个端口相互平行;J0端口垂直于底板以及J1、J2、J3三个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X频段两路大功率波导合成网络,其特征在于: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J1到第一输出端口J0与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J2到第一输出端口J0两路的相位相差180°;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J1到第二输出端口J3与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口J2到第二输出端口J3两路相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X频段两路大功率波导合成网络,其特征在于:第一环形器的输入端口P11到合路器的第一输出端口J0与第二环形器的输入端口P21到合路器的第一输出端口J0两路相位相差180°;第一环形器的输出端口P12到合路器的第二输出端口J3与第二环形器的输出端口P22到合路器的第二输出端口J3两路相位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82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