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洁组合物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7859.3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9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蔡昌廷;陈劲中;曾怡静;郑新耀;蔡承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1/835 | 分类号: | C11D1/835;C11D3/04;C11D3/20;C11D3/30;C11D3/33;C11D3/382;C11D3/386;C11D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洁 组合 及其 用途 | ||
一种清洁组合物,包含米糠酵素粗萃物、表面活性剂及防腐剂,其中,该米糠酵素粗萃物是由以下步骤所制得:提供米糠及酵素萃取溶液;将该米糠与该酵素萃取溶液以1:8至1:2的比例混合并经搅拌及离心,以得到米糠脂肪酶酵素萃取液;逐渐将硫酸铵加入该米糠脂肪酶酵素萃取液,并持续搅拌,以得到米糠脂肪酶酵素溶液;以及将酒精水溶液加入该米糠脂肪酶酵素溶液,并经搅拌及静置后,进行离心或重力沉降,以得到该米糠酵素粗萃物。一种清洁方法,包括将上述清洁组合物与待清洁衣物接触的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组合物,尤指一种包含米糠酵素粗萃物的清洁组合物;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该清洁组合物的清洁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等工业酵素,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造纸、纺织、清洁剂、保健品及生物质能源等产业。将酵素应用于清洁剂上,最早始于1913年,由德国Rohm公司将猪的胰脏所提取出的胰蛋白酶添加于Bumus洗洁剂中,利用蛋白酶分解人体蛋白质类污渍及食品蛋白质污渍。然而,由于胰蛋白酶在碱性环境下会失去活性,丹麦Novo Nordisk公司与荷兰Gist-Brocade公司因此分别研发将源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的耐碱性丝氨酸蛋白酶(alkaline serine protease)添加于洗洁剂中,以制备产品名称分别为Alcalse与Maxatase的洗洁剂,使其在碱性条件下也能呈现高洗涤活性。
随后,于1970年代,欧洲的清洁剂开发业者尝试在洗衣粉配方中添加淀粉酶,利用淀粉酶可水解淀粉类污垢中α-1,4葡萄苷键的特性,以及对水中的铁离子及混杂于淀粉污垢中的其他种类污垢所具有的抗再沉积作用,可帮助去除如巧克力等食物残渣在衣物上所形成的斑点。然而,淀粉酶具有最佳活性的pH为6至7,且最适合的温度为75℃至85℃,故淀粉酶仅适用于高温洗涤,而不适用于低温洗涤环境。
为解决于低温环境中无法使用淀粉酶洗涤衣物的问题,于1987年,日本狮王公司在洗衣粉配方中添加脂肪酶,由于脂肪酶能将衣领和袖口的皮脂污垢以及食物污渍上的脂质污垢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使皮脂污垢和脂质污垢能轻易被表面活性剂乳化而清除。然而,由于脂肪酶是作用于油水交界面,因而必须经由反复多次洗涤,方能发挥出清洗效果,故难以在一次清洗后即显现脂肪酶的去污效果。
此外,在含有大量水分的液体清洁剂中,极性溶剂及带电荷的表面活性剂也会破坏酵素的三级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因而使酵素降解而失活。
米糠是糙米碾成白米的加工过程中的产物,约占糙米总重的8%至10%,以台湾每年稻谷的产量约为150至170万吨计,将糙米完全碾制成白米则可生产出约12至15万吨的米糠。然而,由于米糠是属于经济价值非常低的副产品,因而往往被当成农业废弃物丢弃。
因此,如何利用被视为农业废弃物的米糠,开发出常温下具有强劲的洗净能力、耐高温、且又耐有机溶剂的稳定的酵素清洁组合物,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有效利用视为农业废弃物的米糠,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米糠酵素粗萃物的清洁组合物。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洁组合物,包含米糠酵素粗萃物、表面活性剂及防腐剂,其中,该米糠酵素粗萃物是由以下步骤所制得:
提供米糠及酵素萃取溶液,其中,该酵素萃取溶液包括蒸馏水及Triton X-100;
将该米糠与该酵素萃取溶液以1:8至1:2的比例混合并经搅拌及离心,以得到米糠脂肪酶酵素萃取液;
逐渐将硫酸铵加入该米糠脂肪酶酵素萃取液,直到该米糠脂肪酶酵素萃取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40wt%至60wt%,并持续搅拌,以得到米糠脂肪酶酵素溶液;以及
将20wt%至50wt%酒精水溶液加入该米糠脂肪酶酵素溶液,并经搅拌及静置后,进行离心或重力沉降,以得到该米糠酵素粗萃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78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冷散热装置与水冷系统
- 下一篇:转接头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