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流体湿式氧化处理草甘膦废水工艺与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37793.8 | 申请日: | 2020-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4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冯丹;贺斌;张思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2F1/74 | 分类号: | C02F1/7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雷月华 |
| 地址: | 510316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氧化 处理 草甘膦 废水 工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体湿式氧化处理草甘膦废水工艺与装置。该工艺作用时间快、工艺简单、高效可靠、无需催化剂、能连续处理草甘膦废水。具体是将微流体装置应用于湿式氧化反应器达到连续处理草甘膦废水的目的。本工艺能够直接用于有机磷农药废水的治理,具有能够连续处理、空气用量少、无需催化剂、去除效果好、作用时间快、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和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流体湿式氧化处理草甘膦废水工艺与装置。该工艺适用于处理草甘膦等有机磷农药废水。
背景技术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出苗后且非选择性的有机磷除草剂,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用于抗多年生和一年生杂草。由于草甘膦的大量使用,已在水体环境中广泛检测到草甘膦,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处理草甘膦废水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目前,化学氧化法是处理草甘膦废水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申请号为CN101757761A公布了一种氧化法处理草甘膦母液,通过先将草甘膦母液用调节剂调节pH值到0.1~14,然后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与强氧化性气体进行加压氧化反应将草甘膦氧化成磷酸盐和铵盐以达到处理草甘膦母液的效果。但是,该工艺操作复杂,不能连续处理废水,且使用的催化剂(活性炭、硅藻土、特种树脂等)寿命有限,会增加工艺成本,此外其还需后续处理,可能会带来二次污染。
申请号为CN200910308213.X发明了一种草甘膦生产废水的预处理方法,主要通过调节pH值3~4将草甘膦生产废水排入调节池,将调节过后pH值的废水排入一级催化氧化塔,通入空气,用30%双氧水和硫酸亚铁配置而成的Fenton试剂进行一级催化氧化,接着排入二级催化氧化塔,通入空气,用次氯酸钠进行二级催化氧化,然后将经催化氧化后的废水排入除磷反应器,加入除磷剂氯化钙进行钙化除磷,充分反应后,将沉淀物的废水进行压滤,沉淀物被压滤后去除,最后使用三效蒸发结晶去除氯化钠以达到处理草甘膦废水的目的。但该工艺操作繁杂,草甘膦去除不够彻底,且Fenton试剂中双氧水和铁离子的不断消耗会增加成本,且该过程会产生污泥,会导致二次污染。
专利CN102795734B公开了一种催化空气氧化法处理草甘膦母液的工艺,通过先加热草甘膦母液到110~120℃,进入反应器,反应器内设有催化触摸和加热器,反应温度为200~300℃,反应压力为5~9MPa,母液与空气的液空比为1:120~200(g/L),反应时间为5~15min,最后结晶分离,得到磷酸盐和氨盐的回收利用。但该工艺对草甘膦的降解还不够彻底,且空气的用量巨大,使得成本过高不利于实际利用。
上述现有技术表明,草甘膦废水的处理工艺还需进一步完善,开发一种新型高效、成本低、空气用量少、能连续处理的草甘膦处理废水工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连续处理、无需催化剂、空气用量少、快速高效可靠、无二次污染和环境效益好的草甘膦废水处理方法。
为解决上相关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流体湿式氧化处理草甘膦废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草甘膦废水与空气分别通过液体泵与气泵注入微流体装置中进行氧化反应,反应后收集经处理过后的废水。
优选的,所述微流体装置是使用带有微通道的不锈钢管作为微反应器。
优选的,所述微通道的内径和外径分别为1.6mm和3.2mm。
优选的,所述微通道的长度为5m-10m。
通过所述微通道的内径和长度可以计算得到微通道的总内部体积。
优选的,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200℃-25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250℃。
优选的,所述氧化反应的压强为1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77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