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锁具安全保障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37627.8 | 申请日: | 2020-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2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许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蓝杰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G07C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依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安全 保障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锁具安全保障系统,涉及锁具安全领域。本发明设计的安全保障系统包括业务层和设备层,业务层为智能锁具管理软件作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一个独立模块,与采集主站、闭环模块共享数据,设备层为使用现场作业终端实现智能锁具开闭操作,利用采集终端遥信监测实现智能锁具状态监测,业务层和设备层之间设置有电力无线专网,保证了锁具安全;本发明开闭锁流程通过锁具管理模块、采集运维闭环模块、现场作业终端微应用APP和智能锁具实现开/闭锁需求、开/闭锁命令、开/闭锁记录和开/闭锁结果的信息传输,进而执行开/闭锁操作,无需人工抄录,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错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安全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锁具安全保障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能计量锁具作为保障电力计量设施、装置及表计安全的重要装置,在电力营销末端应用广泛。现有计量锁具多采用传统机械锁,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安全防护性低。传统机械锁在基层班组应用过程中通常为一钥多锁,通用钥匙遗失的安全风险高,并且传统机械锁结构较为简单,安全防护性能低。
(2)管理规范性差。现场各种客观因素导致基层班组对于锁具操作的管理困难,各部门间加锁施封责任难以清晰落实,工后未锁的现象时有发生,操作规范性难以管控。
(3)数据信息匮乏。现有锁具信息记录通常为人工抄录、离线回传或无记录,误记、漏传现象普遍,计量箱、柜的锁具状态数据信息匮乏。
针对以上问题,亟需从智能管理、信息物联、安全防护三方面客观需求着手,研制计量智能物联安全锁具,全面改善电力计量设施锁具应用现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锁具安全保障系统,本发明设计的安全保障系统包括业务层和设备层,业务层为智能锁具管理软件作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一个独立模块,与采集主站、闭环模块共享数据,设备层为使用现场作业终端实现智能锁具开闭操作,利用采集终端遥信监测实现智能锁具状态监测,业务层和设备层之间设置有电力无线专网,保证了锁具安全;
本发明开闭锁流程通过锁具管理模块、采集运维闭环模块、现场作业终端微应用APP和智能锁具实现开/闭锁需求、开/闭锁命令、开/闭锁记录和开/闭锁结果的信息传输,进而执行开/闭锁操作,无需人工抄录,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错误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锁具安全保障系统,包括业务层和设备层,所述业务层和设备层之间设置有电力无线专网。
所述业务层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智能锁具管理模块、采集主站和闭环模块,采集主站单向连接于智能锁具管理模块单向连接,闭环模块和智能锁具管理模块双向连接。
所述设备层包括智能锁具和现场作业终端,现场作业终端包括微应用管理平台和锁具微应用,智能锁具和现场作业终端通过蓝牙/NFC双向连接,智能锁具通过遥信和蓝牙分别连接有采集终端和电能表,智能锁具、采集终端和电能表之间便于状态监测。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层为智能锁具管理软件作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一个独立模块,与采集主站、闭环模块共享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层为使用现场作业终端实现智能锁具开闭操作,利用采集终端遥信监测实现智能锁具状态监测。
进一步地,所述闭环模块连接有SG186、PMS、其他业务系统和采集运维密码机,SG186、PMS、其他业务系统有开锁需求时,将开锁需求传输至闭环模块,采集运维密码机和闭环模块双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锁具和现场作业终端便于实现锁具操作,现场作业终端和业务层中的闭环模块双向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蓝杰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蓝杰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76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