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用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37150.3 | 申请日: | 2020-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0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周晏锋;刘志璞;闵洪刚;苗隽;于健;修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26;C22C38/38;C21C7/00;C21C7/10;C21D6/00;C21D8/02;C21D9/00;C22C33/06;B21B1/46;B21B37/74 |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 | 
| 地址: | 117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车轮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用钢按质量百分数包括以下化学成分:
0.055%≤C≤0.070%,0.70%≤Si≤0.85%,1.45%≤Mn≤1.55%,0.030%≤Al≤0.050%,P≤0.015%,S≤0.002%,N≤0.045%,O≤0.0020%,Cr和Nb的总含量为0.20%至0.4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夹杂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用钢的厚度不大于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用钢的屈服强度为547MPa至553MPa,抗拉强度为716MPa至724MPa,延伸率26%至29%。
4.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钢的制备方法,包括炼钢工序→加热炉加热→热连扎工序→控制冷却→卷取→机能检验,其特征在于,所述炼钢工序包括:
铁水预处理:对铁水进行脱硫处理,使S≤0.003%,扒净渣;
转炉工序:将精料废钢装入炉内,并将经过处理的所述铁水倒入所述炉内,形成钢水,出钢前通过氩气吹扫钢包,将所述钢水注入钢包内,使所述钢包内0.015%≤Alt≤0.030%,N≤25ppm;
炉外精炼工序:对所述钢包内的钢水进行精炼,使氮增量N≤10ppm,制造具有流动性的还原渣,控制吹氩强度,并采用钙处理,获得精炼后的钢水;
连铸工序:将所述精炼后的钢水倒入中包内,开浇前采用氩气吹扫所述中包,使氮增量N≤5ppm,采用高碱度中包渣,去除钢中的夹杂物,连铸过热度控制目标不大于25℃;
其中,1ppm=0.00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用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工序中还包括向炉内的熔池内吹氧,当所述熔池内含碳量达到出钢要求时停止吹氧,在出钢前加入高锰、硅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用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外精炼工序采用LF+RH双路径工序,LF路径利用电极加热,进行脱硫和温度调整,RH路径用于脱气和脱碳;
其中,所述LF路径采用活性石灰、萤石制造具有流动性的还原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用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内的加热温度为1200℃至1270℃,加热时间2.5小时,保温时间30min。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用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连扎工序包括粗轧和精轧,所述粗轧的开轧温度不低于1080℃,所述精轧的终轧温度为820℃至90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用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取时的卷取温度为450℃至55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用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冷却采用间段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715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