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制造巴氏合金轴瓦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35213.1 | 申请日: | 2020-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0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董宏伟;钟素娟;张雷;张冠星;王蒙;于新泉;刘付丽;李云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00 | 分类号: | B23K3/00;B23K3/08;B23K37/053;B23K1/00;B23K1/20;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焕 |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制造 合金 轴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轴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制造巴氏合金轴瓦的设备和方法。快速制造巴氏合金轴瓦的设备,包括机架、转动单元、电极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转动单元包括在所述机架中平行设置的两个转轴,每个所述转轴上套设有至少一个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轴瓦的外表面相切,并带动所述轴瓦沿周向转动;所述电极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供电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轴瓦的外表面弧形面贴合接触,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轴瓦的内腔中,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本发明将根据焦耳定律,铸锭与轴瓦内表面接触位置熔化至轴瓦内表面;随着轴瓦的周向转动,熔化的巴氏合金凝固焊接到轴瓦内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制造巴氏合金轴瓦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巴氏合金,包括锡基轴承合金和铅基轴承合金,由硬质相和软相基体两部分组成。由于巴氏合金具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电力、冶金矿采、汽车船舶、军工制造等领域大型机械主轴的轴瓦、轴承、轴衬、轴套上。
目前,大多采用离心浇铸的方式制造滑动轴承巴氏合金轴瓦,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毛坯制造→搪锡→巴氏合金熔炼→除渣离心浇铸→降温→车削加工等工序,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流程长。同时,离心浇铸会形成多余的巴氏合金,不仅需要后期机加工去除,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增加了后期处理工序,延长工艺流程且增加工艺成本。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快速制造巴氏合金轴瓦的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轴瓦制造工序复杂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快速制造巴氏合金轴瓦的方法,操作简单,并能够节省能源。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快速制造巴氏合金轴瓦的设备,包括机架、转动单元、电极单元和供电单元;
所述转动单元包括在所述机架中平行设置的两个转轴,每个所述转轴上套设有至少一个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轴瓦的外表面相切,并带动所述轴瓦沿周向转动;
所述电极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供电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轴瓦的外表面弧形面贴合接触,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轴瓦的内腔中,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
本发明将巴氏合金铸锭直接通过第二电极设置在轴瓦的内腔中,在巴氏合金铸锭和轴瓦内表面之间存在缝隙,电阻比轴瓦和巴氏合金铸锭大,根据焦耳定律,缝隙处温度率先快速升高,使得铸锭与轴瓦内表面接触位置熔化至轴瓦内表面;同时随着轴瓦的周向转动,熔化的巴氏合金凝固焊接到轴瓦内表面,实现轴瓦的巴氏合金连续钎涂。待轴瓦转动一周后,其内表面完全焊接巴氏合金层。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机架上。通过连接件将第一电极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轴瓦的下方。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极通过连接件可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或者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机架上。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夹紧单元,所述夹紧单元包括驱动缸和与驱动杆连接的夹臂,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夹臂的端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夹臂的下端部。以与第一电极相对,使夹紧单元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压力,夹紧巴氏合金铸锭。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缸可以为气缸,所述气缸通过支架连接于所述机架。夹臂用于支撑第二电极,在气缸的驱动下,夹臂可上下移动,带动第二电极配合第一电极夹紧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52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