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肾壮骨鞋垫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33725.4 | 申请日: | 202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8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颖;郭宏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颖 |
| 主分类号: | A43B17/00 | 分类号: | A43B17/00;A43B7/14;A61H39/04;A61H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肾 鞋垫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肾壮骨鞋垫,包括鞋垫本体以及设在所述鞋垫本体上表面的按摩区;所述按摩区包括多个按摩凸起;多个所述按摩凸起均布在所述鞋垫本体上;每个所述按摩凸起分别一一对应一个人体器官在脚底的穴位和/或反射区;每个所述按摩凸起分别针对每个器官在脚底的穴位和/或反射区进行刺激和按摩;所述按摩区的多个按摩凸起均与所述鞋垫本体为一体结构。本发明提供了7种不同的鞋垫,每周按照不同穴位及区域,对足底反射区进行刺激,达到补肾壮骨,预防保健,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鞋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补肾壮骨鞋垫。
背景技术
足是人类的“第二心脏”,人之脚犹如树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古语有云:“牵一发而动全身”,足底反射区与人体脏腑紧密相连。根据国际研究表明,人体的许多疾病都可通过足底穴位的按摩达到康复保健的效果。“鹤发童颜、步履轻健”也表明了足部保健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人体的筋、骨、肉与肝、脾、胃、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健则髓充,髓充则骨坚;反之,则髓枯骨萎。肝主筋藏血,与肾同源,两脏荣辱与共,若肝血亏损,疏泄失职,则藏运不周,营养不济,可引起筋脉失养,筋骨不利,从而导致筋挛、筋驰以及骨萎,骨蚀。脾胃为后天之本,万物生化之源,“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以化气血,以行营卫”,“若土失健运,生化无源,则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脾主肌肉,《灵枢·本神》曰:“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现如今,许多患者在骨科手术之后,首要担心的便是骨折的愈合情况;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但能够通过对人体脏腑的调节达到补肾壮骨以及能够促进骨质愈合,预防保健的目的补肾壮骨鞋垫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补肾壮骨鞋垫,本发明从上述技术问题出发,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足底反射区为指导,通过每周七天刺激足底不同反射区,通过对人体脏腑的调节,达到补肾壮骨的目的;而且本发明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与足底反射区相结合,通过鞋垫对足底的刺激,促进骨质愈合,预防保健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补肾壮骨鞋垫,包括鞋垫本体以及设在所述鞋垫本体上表面的按摩区;
所述按摩区包括多个按摩凸起;多个所述按摩凸起均布在所述鞋垫本体上;每个所述按摩凸起分别一一对应一个人体器官在脚底的穴位和/或反射区;每个所述按摩凸起分别针对每个器官在脚底的穴位和/或反射区进行刺激和按摩;
所述按摩区的多个按摩凸起均与所述鞋垫本体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按摩区的按摩凸起包括肾反射区按摩凸起、输尿管反射区按摩凸起和膀胱反射区按摩凸起。
此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生理上,肾为主水之脏,开窍于二阴;膀胱为津液之府。肾与膀胱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二者相互配合,维持人体生理机能平衡,输尿管为津液输布的通道,为肾和膀胱的通路,对这三个反射区进行刺激,有强骨保肾的疗效。
优选的,所述按摩区的按摩凸起包括肾反射区按摩凸起、脾反射区按摩凸起、胃反射区按摩凸起和小肠反射区按摩凸起。
此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脾主运化,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是生命之本源,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是脾气及脾阳脾阴协同作用的结果,但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资助和调节;肾藏精及其化生的元气,亦赖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和培育。先天与后天,互相资助,互相促进。先天温养激发后天,后天补充培育先天。胃主腐熟水谷,小肠主受盛化物,同时对四个反射区的刺激,有利于促进骨质的吸收,达到补肾壮骨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按摩区的按摩凸起包括肾反射区按摩凸起、肝反射区按摩凸起和胆反射区按摩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颖,未经张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37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